身体内长了各种结石,传统做法是开刀把结石取出来。医院,现采用一种微创腔镜新技术
体内长了结石或发生其他病变需要手术,传统做法是开刀,即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开一个十几厘米的口子,把体内病变组织取掉后再缝合伤口。如此一来,患者的病看好了,但起码要在病床上躺个十天半个月,患者与家属受罪不说,所需费用也较多。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又同样达到治病效果?回答是肯定的。医院外二科(微创外科)采用“打洞取石”方法诊疗结石疾病,也就是在患者体内仅开一个0.5厘米左右的切口,之后放入特殊设备,将体内的结石、肿瘤等病变组织去除。此法不仅创伤小,且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1-2天就可下床。
昨天,记者在该院外二科(微创外科)病房就看到一个老龄女患者。老太太姓林,74岁,虽然前一天才做手术,把因胆结石而严重发炎的胆囊切除,但身体已能自由活动,精神也不错。
据该科医生游志远硕士介绍,老人做的就是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虽然对医生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平常的手术,但因该患者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糖尿病,且胆囊发炎严重,胆囊壁厚8毫米,血常规白细胞很高。但通过体外开三个小孔把病变部分切除,手术难度还是比较大,他们因此用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手术。“如果微创技术不过硬,只能采取传统的外科开刀术。”游医生说。
记者了解到,“打洞取肾结石”医学名叫“经皮肾镜取石术”,这种微创手术医院早在年就已开展,由于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当时,此类手术在全省还较少开展,医院更是独此一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院腔镜技术诊疗的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有了较大提高,关于结石疾病多个项目先后获得泉州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如经皮肾微创造瘘取石术治疗上尿结石的研究获年福建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微创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获年泉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该科林宗棋组长介绍,今年该科又成功开展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再一次超越自我。据介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再从口腔把治病的专用设备插至乳头开口部,将堵住开口的胆总管结石取出。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如果没有掌握并运用这项技术,治疗该病,只能在体外切出一个十多厘米的刀口,把胆道结石取出。手术后,还要在体内留置一个T型引流管一二个月,如此一来,患者几个月也好不了。因此,该技术的使用深受患者欢迎,今年就开展了二十余例。
(记者许长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