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胆结石的形成、危害、和常见治疗方法后,今天,大陆和香港双重认证的中医师杏林贝,继续跟大家谈谈如何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前面我们说过,胆结石的形成,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快生活”的今天,时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本,计入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享受快节奏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但是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却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在应对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之余,预留足够的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对于胆结石,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治疗方法很简单,只需手术取石,或切除胆囊就能治愈,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结果并非部分人想的那样,手术取石虽然是治疗胆结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后却并不能一了百了。
首先,手术取石虽然可迅速清除体积较大的结石,并缓解胆结石产生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导致结石产生的因素尚未消除,则结石必然会再次形成,且源源不绝。
其次,如果行胆囊切除术,术后虽然不会再出现胆囊结石,但是,结石依然可以在胆管、或肝管里形成,故切除胆囊,并非是治疗胆结石一劳永逸的方法,相反,术后继发急、慢性胆管炎、胰腺炎、肠梗阻的机率增高,且术后由于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还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预防大于治疗。
那么,要想达到预防的目的,除了放慢节奏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主要就是指:经常不吃早餐,或三餐不定时,时早时晚,进食量时多时少,或者经常暴饮暴食,又或是平时喜欢进食高糖、高脂食物、饮料。由于体内胆汁浓度增加,一些含量过多的成分就会以结晶体的方式析出,形成结石;或是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在胆囊中停留时间过久而析出晶体,形成体积较小,或泥沙样的结石。针对这一病因,我们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和改变饮食结构两方面着手,消除结石产生的原因,通过调节身体内环境,达到预防胆结石的目的。
改变饮食习惯,主要是指:要定时、定量进食食物,既不过饱、也不过饥,以免由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失常而形成结石;
改变饮食结构,主要是指每日三餐营养物质的摄入要均衡,可从以下四方面来着手:
其一,可适当减少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括主食类如米饭、面食等,根茎类食物如马铃薯,红薯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饮料等。
其二,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包括牛奶、蛋类、鱼肉等摄入量。
其三,适当减少生活中油脂的摄入量,包括食用油、动物脂肪及煎炸类食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最后,适当食用偏碱性的食物,以改善结石形成所需的偏酸性环境,达到预防结石形成的目的。
2.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
现代人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常常熬夜、喜静恶动、坐多动少,日久容易导致气血运行变缓,代谢产物堆积,胆汁停留在胆囊的时间过久,经过胆囊的浓缩作用,析出晶体,继而形成结石。故在结石形成的早期,除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外,还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太极、导引、八段锦等,并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以此调畅气血、恢复阴阳平衡,达到排出体内毒素、改善身体内环境、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3.保持心情愉快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是指的肝脏有疏调人体气机、疏畅情志、疏泄胆汁的作用。故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体内气血充足,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序进行,则结石无处可生。
4.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我们平时有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那么,通常在结石形成的早期、或极早期,就很容易被发现,即使体内有少量泥沙状结石,也不必惊慌,可在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同时,在医师指导下,选用1-2味中草药,煎汤代茶饮,并定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不适,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如果是短期内进食了过多高糖、高脂、或煎炸类的食物,导致身体出现轻微不适的情况下,也可选用一至两味具有消脂作用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在阅读了以上几篇关于胆结石的小文章之后,你是否对胆结石的形成、危害、常见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否还会谈“石”色变?我们相信,大多数朋友已经了解到:胆结石的存在,并非不治之症,更不需谈“石”色变,其关键在于:只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重于治疗,就能让结石远离我们,还肝胆一份洁净。
值得一提的是,唐光斌教授创编的首柱养生功,其中内含着自我排石方法,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勤习之,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排石辅助功法,而且对于预防结石也是一剂运动良方。
(作者系中医临床专业硕士,中国香港和内地双重认证执业医师。)
相关阅读:
发现胆结石,医生说“观察随访”是什么意思?
是结石还是钙化灶?
胆结石的形成
胆结石的危害
胆结石的常见治疗方法
胆结石早期干预咨询,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