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吐槽公务员
王志强是男的,在相亲时也见过几个剩女。在三四线城市中,机关事业单位里,剩女特别多。因为,本身考上的就是女的多,而且三四线城市基本也就认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一般不认可。
王志强考教师时,45个人里,男的才留4个。但是你以为男教师就好找女教师了吗?错,大错特错。
再次强调,在机关事业单位里,超过30岁,已经真正称谓剩女,超过35岁的高级剩女大有人在,而且一剩一大堆。
1.要求高,看不起对方。
男教师很难找女教师为女友,因为看不起,穷、工作差。这个很简单,特别是公务员,王志强就曾见过一个32岁的女公务员,曾试图联系一下,结果得到的回复是:你觉得你一个小老师,配的上我吗?
王志强还见过一奇葩女,第一次见面,顺便请吃饭,她点了多的东西,在四线小城市,就两个人吃,确实高了。后来听介绍人说,她只是试探下我有没有钱。
还有,见过一个,听到我父母只是普通工人,需要贷款买房之后,直接低头,玩手机了,对我不理睬了。分开时,在门口和接她的人嘟哝,介绍人有病,又是个穷鬼。
还见过一个姑娘,特别有趣,开门见山的说钱。因为她长的比较矮,学历比我低,所以勉强愿意接受我。但是当听说,我需要贷款20万买房时,立即拒绝。
其实,想找条件好的,无可厚非,天经地义。不过,我从我的经历和身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有些要求的离谱了。有车有房,长的好,工作好,家庭好,学历高,等等。
我想说的是,生活不是韩剧,更不是小时代。当你像韩剧一样要求时,基本也就没希望找了。
2.心态失衡,要求越来越高。
因为之前的分手,或对比,导致心理不平衡,要求越老越高。
我学校里有这样的女老师,长的好,独生子女。以前见过一个公务员,后来分了。之后,绝非公务员或央企之类的不谈。就是要找平衡。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要求越来越高,一开始乡镇公务员也可以,超过30了,必须市级的公务员。
此外朋友之间的攀比也是问题,男朋友成为炫耀的资本,所以不愿意找低的。
3.心理不成熟,不懂生活,不会体谅对方。
特别是独生子女或跟着家人生活的女性,心理不成熟,把生活当成风花雪月的韩剧了。这样的人,品德都很好,但是,不知道体谅对方,将对方对你的的感情视为理所当然,不为所动,稍不合意,就施以讽刺、愤怒和斥责。特别是语言上的讽刺挖苦和冷暴力。
王志强的前女友就有些这样,人品好,对我感情很好,但是不会为我考虑。情绪不好时说翻脸就翻脸,冬天,因为买的东西不合意,就把他赶出门,他在楼下守了一夜,恳请原谅,不为所动。
第二天很冷漠的问他,知道自己错了吗?听她朋友说,就必须按倒他,不然以后就不听话了。而且坚决不去我家,不见我父母,她说只认她父母,其余的免谈。等等,诸如此类。
男的付出是对的,但是男的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个人,短时间可以,长时间,特别是要一起生活,恐怕哪个男人都不敢这样。
4.父母干涉过多,要求离谱。
其实我们这一代,父母对子女的干涉非常严重。我前女友的母亲就这样,鸡毛蒜皮的事都必须她先同意,否则就别想。当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很多问题。
比如,两个人出门吃个饭,去不去、去哪里,吃什么,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怎么去,都有一一过问。特别是婚事,不是娶媳妇,整个一娶丈母娘。
5.社交封闭,混球闺蜜。
剩女的交际圈比较封闭。不接触外界,所以思想和观点也尘封。特别是闺蜜,既然是闺蜜,你们的观念肯定类似,所以她的建议,就是你所想要的,但是,并不一定是真实客观的。
我一朋友和他女友分手,就是因为这样。起因大概是,他出门吃饭,没接电话,他女友就找闺蜜,闺蜜就说咱们试探试探他,于是闺蜜设计各种阴谋诡计,她们俩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把他伤的死去活来,最终分了。
感情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考验的,烤着烤着,就烤糊了。
6。疑心重重,负面情绪,被迫害妄想。
超过30,一般女的也急了。但是,越急越疑心。对男的更多的不信任。这世界上有很多男人是坏的,但更多的是普通人,不是坏的。有时,各种怀疑导致的是伤害。
我一朋友离婚就是这样。他婚后,女方非要掌控一切,对他怀疑,甚至他出差时,报警去查房,看有没有女人。到最后去公司闹,给他老家写信,报警,持刀伤人,散布谣言。
最后法院判决离婚,她上诉的理由就一条,我爱他,所以才这样。
不做死就不会死。
更经典的,我同学,听说他结婚20天离婚,很简单,她认为,婚后她说了算,否则你就是有外遇。最后拿棍子把男的打晕了。离婚了。
所以,很多男人不愿意找剩女,不是因为喜欢年龄小的,而是因为担心,她们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推荐阅读:她和副市长的分手饭局......第1章面试意外
仲云峰眉头紧锁坐在办公桌前,无意识点燃下午第七支香烟,办公室里烟雾缭绕,象传说中云兴霞蔚的仙界。期间秘书蹑手蹑脚开门进来为他加了杯茶,出去后猛咳了五六分钟。
什么事把黄海县人事局长难成这样?缘自他桌上薄薄却重若千钧的两页纸:一页纸是定向分配公务员招录面试名单,共有22人;一页纸是人事局党组会议通过的最终入选名单,共10人。
此次黄海县招录10名公务员定向分配到偏远、经济落后乡镇,虽然如此,在当前经济不景气,企业前景暗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选择。而对有门路的人来说,到乡镇工作相当于跳板,将来活动一下就可回城,况且有乡镇工作经验还能为提拔任用加分,可谓一举两得。
按常规面试比例应为1:2,招录10个,为何面试人员有22个?
因为某位县委常委的侄子笔试偏偏考了21名,因为领导打招呼在先,仲云峰不得不以体检也有淘汰率为名将面试比例调整到1:2.2,勉强护送那位侄子入围。
只要进了面试,主动权便掌握在人事局,不,仲云峰手里。
招录公告写得很明确:笔试成绩不带入面试。就是说所有入围面试的都在同一起跑线,笔试第一名有被淘汰可能,最后一名也有入选机会。
招谁、不招谁,生杀予夺大权就看面试官的脸色,而面试官又得看仲云峰的脸色。
事实上早在笔试前,10个名额已基本瓜分一空,奥妙尽在仲云峰秘密小笔记本里:
童县长电话,1人;
陈副书记电话,1人;
纪委凡书记电话,1人;
政协肖主席电话,1人……
经过统筹、精密、全面算计,综合考虑方方面面关系,最终入选名单在仲云峰脑中已经成型,就等面试结果出来后,提交局党组研究。
所谓研究,就是把名单给党组成员看一下,比外界提前几十分钟知道而已。凭仲云峰多年威望,那些个党组成员敢在他面前放半个屁?
事实也是如此,当精心炮制的入选名单分发到党组成员们面前时,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脑海里不禁浮现县领导、部委办局、乡镇书记镇长等人的身影,均心领神会笑笑,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走完流程,仲云峰吩咐分管副局长负责在网上公示、通知入选者报到等后续工作,如释重负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便接了个电话,听到第一句话便惊得站起身!
“你是黄海人事局仲云峰?”语气威严而沉稳,具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我是人事厅徐卿。”
“徐厅长!”仲云峰无论如何想不到省厅常务副厅长居然亲自给自己打电话,受宠若惊,“您有什么指示?”
“最近搞的那个公务员定向分配,有结果了吗?”
“向徐厅长回报,几分钟前党组会议刚通过。徐厅长关心哪位?”
“入选名单里有没有一位大学生村官,叫方晟?”
“方晟……”仲云峰第一印象是没有,谨慎起见拿出两份名单看了一遍,“没有,他进了面试但成绩……”
方晟面试成绩很糟糕,是最后一名。仲云峰知道徐卿突然提到这个名字必有深意,没敢提这个碴儿。
徐卿道:“京都有位首长要求确保方晟入选,具体你看着办。”说罢不等仲云峰回应便挂掉电话。
仲云峰足足愣了十秒钟,疯了似的拿起电话,急切地叫道:“收回刚才那份名单,全部收回!听我通知准备开党组会重新研究!”
隔了不到两分钟又拿起“收回没有?好,放到碎纸机里粉碎掉!”
接下来需要弄清两件事,第一,方晟是谁?第二,怎么办?
秘书送来报名表,上面显示:
方晟,双江省潇南市人,毕业于潇南理工大学,去年应聘为黄海县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三滩镇方塘村。父亲方池宗在省城临秀区建设局办公室,没有行政职务,享受正科级待遇;母亲肖兰在临秀区某街道卫生服务站工作,副主任医师;哥哥方华在越进区药监局执法大队,嫂子任树红在临秀区团委,都是一般办事员。
从事人事工作多年,凭短短几行简历,仲云峰就能判断出方晟尽管老家在省城,但出身普通家庭,一无背景,二无人脉。报考大学生村官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无奈之举,而分配到方塘村……稍稍有人打个招呼都不至于沦落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再看方塘村、三滩镇两级组织对方晟的评价:工作踏实勤勉,深入田间学习耕作,农忙期间与村民同吃同住;积极协助村委会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探索鱼塘带养殖方式,走集约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看来是位有想法、苦干加实干的年轻人,然而再优秀也只是一个身份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为何惊动政治中心京都的首长?
仲云峰知道徐卿的为人,以省厅正厅级干部身份,他说首长绝对就是首长,不可能是首长身边的秘书、司机、保姆!
沉思良久,他让秘书叫来昨天负责面试的乡镇人事科办事员朱正阳。
“你熟悉方晟吗?”
“那个大学生村官啊,”朱正阳拘谨地说,“昨天面试才认识的,为人诚恳,待人接物都挺不错。”
“面试最后一名咋回事?笔试成绩第四,潇南理工的学生面试再不济也比那些本三毕业生强啊?”这会儿他倒在意起面试成绩来。
“说来话长,面试时发生了一点意外……”
昨天面试在玫园宾馆进行,等待期间方晟去了趟洗手间,走到门口被正在执行任务的白警官抓捕的逃犯撞了一下,瞬间逃犯将存贮犯罪证据的U盘塞到方晟口袋!
白警官没抓到逃犯,折回现场时发觉方晟正在洗手间打电话,回想刚才那一撞便起了疑心,不容分说上前将他来了个背摔,按在地上从口袋里搜出U盘,随即铐住双手押上警车。
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工作,证明方晟跟逃犯毫无关联,可前后折腾了四个小时,方晟状态差到极点,之前精心准备的知识点和资料已忘得一干二净,脑中一片空白,面对几条面试题目不知说了些什么,草草结束了事……
听完详细叙述,仲云峰挥挥手将朱正阳打发走,仍盯着名单出神,这时电话又响了,拿起话筒才听了半句就唰地跳起来,却不慎碰倒手边茶杯,边手忙脚乱收拾材料手机,边惶恐道:
“李部长,是我,人事局小仲……”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华!
他不清楚今儿个怎么了,打电话来的净是省城高官,平时仰着脖子才能见到的大人物。
“听说黄海正在招聘定向分配公务员,有位大首长很关心一位叫方晟的小伙子,你注意一下。”
仲云峰惊讶地张大嘴巴:“啊……李部长,刚刚省厅徐部长也打过电话,这……是不是同一位首长啊?”
李华也愣了愣,道:“你只须记住方晟这个名字就行了。”说罢象徐卿一样干脆利落挂断电话。
官至正厅,只须含蓄表达意思即可,至于仲云峰怎么做,是否违反组织原则,那个不在他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