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发作,疼起来能要人命。但不再疼的肾结石,是不是就没事儿了呢?别大意,结石病情轻重与疼痛并不成正比。随着结石的逐年增大,病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对结石置之不理,反而很危险。肾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结石疾病,临床上非常多见,就是俗称的石头长在了肾脏里,包括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疼痛,通常是结石梗阻尿路,致使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出现绞痛。肾结石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或绞痛,常位于肋脊角、腰部或腹部,多呈阵发性,通常被称为肾绞痛。急性发作时,严重者感觉如刀割。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疼得在地上打滚,异常痛苦,脸色惨白冒冷汗,应该立即解痉止痛。此外,由于石头损伤肾脏或输尿管,患者往往伴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对于肾结石,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引起尿路感染。长期的肾结石可能还会导致尿路狭窄、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进而发展成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甚至最终走向尿毒症。结石含有大量的钙质,不管是腹部B超还是CT,都能较容易发现。现在临床上,除结石大小在5毫米以下的,医生建议采取解痉止疼药物、大量饮水、适度运动的保守治疗外,大部分肾结石都是借助机械或手术治疗手段: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镜手术等。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顾名思义是在体外,利用电震波发生器产生高压将结石崩解成细沙粒状,随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输尿管各段结石及肾内结石,结石大小不超过2厘米。疼过的结石变安静未必是好事肾结石不发作时,患者跟正常人一样。但不疼,却不代表没事,结石病情轻重与疼痛并不成正比。肾结石初期,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随着结石的不断增大、增多,长期刺激肾脏黏膜,就会出现炎症、感染等情况。加之长久的结石堵塞,输尿管积水扩张,继而还会出现肾功能受损,甚至肾脏萎缩,功能受损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因长期刺激,导致肿瘤的发生。疼过一次,后来不疼,就不用管了?临床有近一半的患者持有这种心态。其实,不疼并不代表结石已经排出,随着长久的阻塞,输尿管因积水而扩张,疼痛感反倒减轻了。像这样“安静”的肾结石,坑了不少病患。医生提醒,痛过一次不再痛的结石患者,并不意味着好了,随着结石的逐年增大,病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因此,出现肾结石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和治疗,确保没有结石并发症发生。这些坏习惯让石头生出来肾结石是由晶体(草酸钙、磷酸钙、磷酸氨镁、尿素)和基质(氨基己糖等蛋白质)组成。肾结石的形成是由于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结石。肾结石发病人群比较广泛。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难逃此劫,什么原因?从结石的成分就不难看出,它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高草酸饮食、不爱喝水、不喜运动等都可能诱发结石病。摄入过多草酸约67%的肾结石源于草酸钙,因此,经常吃菠菜、咸菜,喝浓茶等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草酸很容易沉淀在尿液中。结石高危人群一定要限制摄入草酸,如有肾结石家族史、肥胖、甲亢、痛风、尿路感染、梗阻、长期卧床等人群。不爱喝水的人由于工作忙或者本身就不爱喝水,导致全天饮水量不足,造成排尿量减少、肾脏尿液浓度增高,容易析出结晶,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多饮水是肾结石最简单、最确切、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大量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使得尿液中的钙离子和尿酸等物质不会过于饱和,防止形成尿液中的结晶和肾结石。喜食油腻的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鱼大肉、啤酒、油炸辛辣等口味重的各种高嘌呤美味备受欢迎,高油脂、高糖、高盐不仅因脂肪量超高,减少肠道中的可结合钙,增加尿钙诱发结石;肉制品还可增加体内尿酸,降低柠檬酸水平,导致尿酸浓度升高超过体内平衡量,解析出结晶核,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专家指出,合理饮食很重要,人体无法自我合成降解草酸的酶,需额外摄取,平时可适量摄入柑橘类水果或无糖添加的橙汁、柠檬汁、青柠汁等补充柠檬酸,或每天喝一袋草酸降解酶。懒得运动的人不少人伏案工作整天长时间坐着,严重缺乏运动,加之肥胖,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建议工作期间定时起来走动,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肥胖症要适度减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gse.com/djsfy/1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