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叫《贫穷的本质》的书,书中提到关于健康陷阱的一个案例,说的是印尼一个村庄的一户人家,丈夫因为眼疾不再工作,妻子于是借了40万印尼盾,10万用于为她丈夫买药治病,30万用于在他丈夫恢复期间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他们每月要偿还10%的利息。然而,不久之后,这个家庭欠下的利息却越来越多,债台高筑导致小儿子的严重哮喘都没钱治疗,作者认为由于健康问题让这个家庭掉入典型的”贫穷陷阱“之中——父亲的病使他们陷入了贫穷,导致孩子的病没钱治,从而耽误了上学,他的未来也因此笼罩在贫穷的阴影之下。
我看到这个故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要是在中国,一个家庭治疗眼病的钱总该是有的,就算没有,也不会去借那么高利息的钱,而是应该想别的办法,然而当我把整本书读完,才明白,陷入贫穷陷阱的人们,其认知,能了解到信息渠道,乃至借钱的途径,都会因为贫穷而被大大的限制了。
进而我忍不住想,这户印尼人要是有个百万医疗险就好了,不用借贷,丈夫医好眼疾,继续工作,孩子也能被好好治疗。虽然是一种惋惜的假想,生活的现实往往更残酷,要赋予贫穷家庭的苦难或许会更多。但还是希望他们能拥有这么个杠杆工具,支持家庭从健康陷阱中跳出来。
回归到本篇的正题,百万医疗险该如何挑选。
前篇有总结到百万医疗险的显著特征是利用非常低的保费去覆盖非常高的医疗费用支出风险。之所以有这样的特征在于百万医疗险所覆盖的保险责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问题。
01
百万医疗在那就医能报销?
现在市场上的百万医疗大多数就医区域限制在中国大陆,就医的医疗机构限医院的普通部。无论是保障区域和医疗机构方面,百万医疗险都只是在非常初级的体系。
02
百万医疗险能报销哪些费用?
百万医疗险通常包含五大经典保障责任。但是随着百万医疗的发展和各家保险公司的竞争,不少产品增加的一些扩展责任。
五大经典保障责任
常规住院:指非条款除外的疾病住院,如肺炎住院,胆结石手术住院等,通常都能得到赔付。
特定疾病住院:是指常规疾病住院责任外,被保险人罹患条款规定的特定疾病,可以额外享受一个高达百万高保额,一旦发生非常高的医疗费用,保额都是够用的。
特殊门诊费用:通常与住院责任共享同一保额,特殊门诊分为住院前后门急诊和门诊特殊病治疗。
住院前后门急诊:这里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求门急诊和要理赔的住院相关,二是门急诊时间要满足条款规定的限制,比如条款规定是要住院前7天的门急诊,第8天的或之后的门急诊费用就不能报销了。
门诊特殊病治疗:这个责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实际情况中,门诊特殊病治疗很可能产生非常高昂的费用,百万医疗险基本上能覆盖4种门诊:
1.门诊恶性肿瘤治疗
2.门诊肾透析
3.器官移植术后的门诊排异反应治疗
4.门诊手术
扩展责任
百万医疗的经典五大责任基本上是各家产品都覆盖的,责任区别化更多体现在一些扩展责任上。
就医区域扩展:这种扩展不是无原则的,简单说就是指定某些特殊疾病可以去日本,新加坡等地治疗,而出国治疗通常也不是%报销的,比如会设置一定的自费比例。
医疗机构扩展:主要分为两类,医院范围扩展,另一类是扩展特需。
对医院范围的扩展医院范医院普通部扩展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范医院,医院的就医也是可以赔付的。
特定疾病的扩展: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百万医疗将特定疾病的数量进行增加,同时扩展额外赔付方式,如对某种特定疾病直接给予一次性赔付。有点类似于额外的津贴。另外,不少百万医疗对于特定疾病取消了免赔额设置,也算对特定疾病的扩展。
用药扩展:用药扩展主要指院外用药的纳入,特别是治疗癌症可能用到的靶向药,医院的药房很可能没有引进,需要院外购买。若选择的百万医疗能覆盖院外药,无疑是非常好的。
03
百万医疗险为什么要设置免赔额?
免赔额是百万医疗险一定会设置的,而且设置的通常都是社保报销不能抵扣的免赔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百万医疗险的价格设计有区分有社保购买和无社保购买,有社保购买价格更低,所以绝大多数购买者会选择有社保费率,其次百万医疗要求购买者医院就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百万医疗的赔付压力,通过社保报销的金额是不能计入免赔额的,那么花费在几万块的相对高频次住院赔付就被百万医疗挡在了外面。
百万医疗险到底该如何选?
具体到该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百万医疗险之前,我们还先要了解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续保,目前依据监管机构的规定,任何一年期的医疗险产品都不允许出现保证续保的承诺,需要第二年重新投保。当然市场上目前也出现了极少数长期医疗险,将来能否发展为保证续保的长期产品还是未知,但是对于一年期的短期医疗险来说,条款的层面是没办法做到保证续保的。
消费者想要能够拥有长期性的高保额医疗保障,续保的稳定性是挑选百万医疗险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说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百万医疗险销售规模,相对稳定的续保条件等等都是考察某款百万医疗稳定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