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胆结石症状
胆结石术后
胆结石原因
胆结石中医
胆结石排石
胆结石费用

科技宣传周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定期体检。很多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时非常紧张专程来肝胆胰外科门诊咨询。

胆囊息肉

是形态学名称,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可为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多由彩超检查发现并描述,其特点是胆囊壁上的强回声的隆起性病变,不随病人的体位转动而移动,并且缺少结石的特征。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当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或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时才出现腹部症状。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病变性质,只能由术后病理来明确,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息肉形成与一下因素有关:

01

年龄:

研究发现,胆囊息肉的患病率最高是40~50岁左右。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往往伴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排空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胆盐浓度增高,刺激胆囊壁引起病变。

02

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总人口的10%。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可能是因为在急性肝炎期,胆囊壁增厚、体积变化和胆汁成分异常均可发生,使得胆囊的正常舒缩功能被破坏。

03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

胆囊息肉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胆囊息肉往往合并有胆囊结石,分析原因可能与胆囊炎导致的胆汁合成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04

吸烟:

吸烟能激活体内神经末端尼古丁受体,通过尼古丁受体导致胆囊排空延缓,使得胆汁潴留并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进而可促进胆囊息肉的生长。

05

不规律饮食及作息:

禁食、挑食致维生素C缺乏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胆囊内胆汁不能及时、有效排空,反复浓缩易形成胆囊息肉。胆囊壁血管如受到情绪及刺激性食物等刺激时可引起胆囊壁充血,进一步引起囊壁血管炎症,造成毛细血管充血水肿、阻塞,从而促进胆囊息肉的生长。

胆囊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两大类:⑴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癌变倾向,随着体积增大癌变风险增大,癌变率约10-20%。此外,其他相对少见的肿瘤性息肉还有胆囊肌腺症、血管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⑵非肿瘤性息肉:①胆固醇息肉:最常见,又称假性息肉。此类息肉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②炎性息肉:此类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③增生性息肉:它是胆囊壁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多见于中年妇女,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约60%的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④其他少见类型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等。

胆囊息肉一般指良性病变,但是有癌变的风险,其中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50岁、硬化性胆管炎、无蒂息肉、连续彩超检查发现增大于2mm、腺瘤样息肉或无蒂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厚度大于4cm等。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

一、对于无腹部症状且息肉直径小于6mm的患者,建议6个月后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无需服用药物。二、有以下情况者需考虑手术:1.直径超过1.0cm:或者直径小于1.0cm,但是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者应积极手术治疗。2.直径小于1.0cm胆囊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有腹部症状者,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来解释者建议手术治疗。3.、直径在6-9mm合并有风险因素者建议手术治疗,如不能接受手术建议密切随诊,每6个月复查彩超一次。患者随访期间增加大于2mm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为首先手术。

肝胆外科提供

宣传处

赞赏

长按







































治癜风
白癫疯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gse.com/djsfy/296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