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里长个东西你别怕
医院里有个科室的名称非常抽象,叫普外科,我琢磨了好一阵子,觉得意思是普通外科,或许是“普遍”外科,也就是管人体很多地方。可当我走进普外科后,就看到数十间病房里摆满上百张病床,躺满了胃、肠、肝、胆、脾,也就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据说还包括分出去的乳腺科。
(摄影家王新民作品选)
人的生命就像一台奔跑的汽车,必须加油才能产生动力,这就是要吃饭要喝水要吸收营养。但消化吸收之后还要排泄,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毛病,生命的进程就出现危机。可恨的是病菌恰恰就是趁你吸收时进攻,趁你消化时捣乱,而且绝不让你痛痛快快地排泄,为此,消化系统脏器的病症相当复杂,肿瘤,溃疡、息肉、结石和各种可怕的炎症等等,令你防不胜防,胆战心惊。
我随一个细高个子的主任医师出诊,这家伙有一张不动声色却又不乏幽默的脸。他面对患者的表情令我惊奇,患者越激动越激烈,他越沉静,似乎是怀疑对方的叫喊是否属实。一个患者连续不断地说“痛得要死要命要断气要完蛋哎呀呀受不了啦!……”他却在患者缓气间歇的一刹时,平静地插一句:“现在还痛吗?”
坦率地说,我觉得这简直就是黑色幽默。但渐渐我发现,他这种以静制动,以冷释热的方式,是他诊断病情的法宝。这会使患者从夸张的恐惧情绪中趋于平稳,进入对病情本质的真实表述。主任医师还非常风趣地总结说,过去穷的时候胃病多,因为穷的时候人们吃得太粗糙或太粗劣,就太难消化,折腾得胃口受不了;现在富裕了肠道病多,因为人们吃得太高级太丰富时,就增加吸收的难度,肠子受不了。
一些患胃溃疡患者要求动手术。但主任医师却劝他们吃药,说现在治疗胃溃疡的药相当先进而有效了,为此一般情况下用不着手术,用药就能解决问题。这令我有些不解,医院里总是流传着讥笑外科医生的段子:外科医生爱动刀,见了谁都想动手术,甚至她妈来看病,也恨不能来一刀。所以一些外科医生也自嘲地说:“要想惩罚外科医生,就不让他们动手术!……”
看到一些想手术的患者被劝走之后,我就开玩笑地说:“人家外科医生都抢着动刀,你却这么心慈手软呀!”他淡淡一笑:“你们都把我们外科医生妖魔化了。”
主任医师挺有经验,他说一些病与地区的饮食偏好有关,或与地区的水土有关。例如一些地区的人多患结石症,一些地区的胃病多发,所以我很注意患者来自什么地方,包括饮食习惯。
主任医师进出手术室有三十多年了,我说按每天工作量来计算,你大概做过一万多例手术了。他吃惊地抬起头来,沉吟了一会儿,却说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差不多呢。近年来,外科医生最拿手的是腹腔镜手术,只要在皮肤上开几个指甲大小的孔,就能将肿瘤切除干净。为此观看主任的腹腔镜手术,我大感悦眼。小巧的摄像头刚探进去,好家伙,人体内部就像个大客庭,胃、肠、肝、脾摆得满满的,深红色的、浅灰色的、淡紫色的,间合缀着乳白和橙黄色的脂肪,应该说还挺有些美感。
当主任医师剥开脂肪血管等“障碍”,将长有肿瘤的那段结肠寻找出来时。却轻松地说,这个患者很幸运啊,肿瘤正是初级阶段,完全可以治愈。正因为肿瘤还没有“穿透”肠壁,所以从肠壁外部很难看到肿瘤的确切位置,按照CT片子显示出的方位,他用手术器械细细地探究摸索,轻声说了句,在这儿!于是一刀切下去,那个“疤疤溜怪”的肿瘤就“昭然若揭”了。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肿瘤上下10厘米的肠子必须切除,然后用现代化的高级“吻合器”将切开的肠子接上去,绝对“严丝合缝”。主任说没发明“吻合器”之前,要用人工缝合,往往会出现“肠漏”,给患者造成感染和再次开刀缝合的痛苦。过去他只所以出名,就是缝合的技术相当高。但有了“吻合器”,就不再“玩手艺”了,手再巧,也达不到现代化制作出来的吻合器。不过这个“吻合器”价格不便宜,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好几千元一个。但主任医师说,随着医学科技发展,以后会便宜的。
手术室里“串场”
由于普外科的手术最多,至少有五、六个手术间同时在给肝、胆、胃、肠做手术。我猛然来了灵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各个手术间跑来跑去地“串场”,这就会看到更多惊险或精彩的手术场面。想到这里,我兴奋已极。一大早就全身披挂,迈着主刀医生的步伐走进手术室。过去传统手术室有种令人感到阴沉的恐惧,不寒而栗。可现代手术室却闪烁着柔和的色彩,你甚至有走进高档咖啡厅的感觉,因为不但手术间里的仪器造型精美,还播放着优美的乐曲。一些手术间正回响着降央卓玛或乌兰托娅圆润的嗓音,使你紧张的心情立即舒缓。而我要进的2号手术间正飘扬着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看来护士们想得相当细致周到,这样的歌曲更符合患者进入麻醉的梦乡。
也许是消化系统的外科,一个年轻的助手诙谐地喊了一句“行话”——“上菜!”,手术开始了。由于这个患者的胃肿瘤太大,已经到晚期了,只能采取传统开刀手术。主刀大夫很快就切开患者肚皮,一面用电刀止血,一面深入地剥离肌肉、脂肪、血管……进入胃里,突然,我看到那个可怕的肿瘤,形状丑陋,面目狰狞。但大夫们轻车熟路,动作小心却快捷地将肿瘤四周清除干净,然后就单刀直入地切除。我觉得这个手术的主要场景过去了,就赶快跑到隔壁的3号手术间,医生正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
腹腔镜手术不用大开刀,只在皮肤上开几个小洞洞,微型摄像探头就将体内的景象放大到电脑屏幕上,我完全像看电影一样,看到患者胆囊里“长”满了结石,入院前患者痛得满床打滚儿,狂喊救命。现在好了,这些祸害患者的结石被彻底取出来,我一看,竟然像大大小小的蓝色宝石,要是用清水洗一下会更漂亮。医生笑了,说还有的胆结石是黄色的宝石呢。不过,更多的是难看的泥块、沙子和乱七八糟的小石头。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人的胆囊结石五花八门,五颜六色。
接着我又进了4号手术间,医生们正在给一个直肠癌患者切割肿瘤。这个患者挺倒霉的,医院常年被当作痔疮误治,为此肿瘤肆无忌惮地疯长和扩张,侵入输尿管、前列腺等组织,血肉相连般地“融合”在一起。我从旁看去,血肉模糊,手术异常艰难,需要一点点往下“片”,完全像蚂蚁啃骨头,否则就会损伤其它组织器官。我估计这种艰难的手术至少要啃大半天。所以又推开另一个手术间的门。没想到又是一个直肠癌,医生正在切除肿瘤。我想起刚刚看到的“蚂蚁啃骨头”的场面,觉得这下完了,还得逃跑。但医生们说,这个女患者有相当强的防病意识,所以能及时发现直肠上有个肿瘤,手术条件非常之好。果然,在腹腔镜下很快就看到病灶,犹如干净的墙壁上粘着一个小豆豆,很快就被摘除,净手术时间只是十多分钟。我想如果她晚来几个月或几年,绝对得血内模糊地“蚂蚁啃骨头”。
最后我又回到2号手术间,看到又一个胃癌患者正在手术,但肿瘤却与先前的那个患者绝不一样,似乎形象能好看一些。医生说,肿瘤不但恶劣程度不一样,表面形状也千奇百怪:有球状的,有菜花状的,有坑坑洼洼的,有像下水道烂洞一样的,还有花花达达围成一圈白色的疙瘩状;膀胱里的肿瘤,简直就像冰山上的雪莲花呢!如果用“文革”时的语言来形容,那真是“阶级敌人变着法子和变着花样向我们发动猖狂地进攻!”。
我惊讶地发现,无论多么可怕而艰难的手术,医生和护士们却能在插空之时谈笑风生。特别是在两台手术之间,医护人员就到手术室旁的休息室歇息,那更是笑语连珠,这些刚从“刀光血影”的战场上走下来的“战将”们,竟然没有一丝的惊恐和疲倦,而且侃谈的内容相当广阔而丰富,从国际时事到本市新闻,从生活情趣到名人轶事。有的还在讲深奥而充满艺术见地的收藏呢。
在手术室时间长了,我也被感染了,有时就半认真半幽默地问年轻漂亮的女护士,你们整天面对血淋淋的手术场面,面对人体所有结构细微之处,那你们对爱情还能产生神秘和激动吗?没想到她们却对我瞪着怪怪的眼神,并回答说,当然激动和神秘啦,因为这和手术是两回事呀!……
作者简介
邓刚,原名马全理。发表《曲里拐弯》、《山狼海贼》、《绝对亢奋》、《迷人的海》等作品数百万字,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站直喽,别趴下》、《狂吻俄罗斯》》等多部。
小说家邓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