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更是如此。一些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还有一些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后者,往往更能成为自己的引领者。
在学习、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亲眼见证了很多夫妻、亲子、婆媳等家庭问题的修复。以下是三位家人关于自己学习感悟的分享,相信这三则故事或大或小能给你一些启发。
《家和万事兴》
青岛胶州2组王金芝
之前在家书群,一直听到同学们分享学习改变家庭关系的事例,如让夫妻和谐、父慈子孝等等。
然而,我在那个时间段其实对家庭里的鸡毛蒜皮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谁家不是一地鸡毛,只是有些人愿意分享出来而已。
在我家,老公总是和我拌嘴,基本上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完后,各自一天不说话,然后再说话再吵架。
在学习中华文化之前,我一直对我们的这种沟通方式习以为常,觉得存在即合理。
然而当这种类似的情况在家中频繁发生,我发现自己对于这种相处方式也感到很困惑。吵架并非我们的本意,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听了老师讲的家庭会议课程后,我组织家人开了一个以“个人成长会”形式的家庭会议。会议上,让大家说出对方的5个优点、2个提升点。
在这次的家庭会议过程中,大家都很动容,能把优点说到7个左右。这让我感到,实际上大家彼此心中都是有爱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已。
会后至今,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也没再争吵斗嘴。
周末在家的日子,无论是老公还是女儿都给予了满满的爱与包容。和家人待在一起,才更多的感受到家是一切能量的源泉,家和万事兴中的“家和”是多么难得,是一种爱的链接和表达。
我们总是在外界太善于表达,口若悬河,而到了最亲近的人面前,却开始吝啬了。创造一切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机会和空间,让家庭关系变得和谐。“家和”是一切“和”的基础。
《心心相印》
青岛崂山2组潘素真
经常听到心心相印这句话,也听老师讲过,以为自己明白了这四个字,但是并没有行出来过,如今再听才真正明白:心心相印,印的是彼此的志向。志向相同,才会有彼此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映照。
我是在先生的影响下跟着一起学习中华文化的,从此以后我们便有了共同的爱好和方向。
我以为这就是心心相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他的一些决定还是会有些不舒服和无法理解。
这时候,起心动念上就有了抵触,无法一起用力,得到的结果自然就不是自己想要的。
今天再用心领悟老师的讲解,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儿。
心心没有相印,如何一起同心协力?
学习上,我把先生当成自己的“老师”,但是却没有理解“老师”的心;
工作中,他是领导,我也没有把他的志向和公司的愿景融入到我的志向里。
通过以上我感悟到:只有调整自己,才能真正地成为心心相印的伴侣,并一起携手共同努力。
所以当清楚自己的段位时,不需要去猜测心灵品质比我们高的人的决定和行为,跟着去做就好,去掉不相应的起心动念,用一份真诚心跟随就好,由此才会收到心心相印的结果。
《练心》
青岛胶州3组孙苗
近期在链接同学进入百日学习成长第五期的学习,当对方拒绝时,内心有些失落;当对方干脆利落地答应时,内心喜悦感升起。看似正常的心态,其实非常的不正常。
这颗因拒绝而失落的心就是小我之心,因接受而喜悦的心也是小我之心,更是存有私欲的一颗心。
真诚地对待他人,是无条件的,是不间杂一丝私欲的。还记得老师说过,但凡我们做任何事情,有任何私欲存在,都是在为自己挖坑啊,何来利益他人。
察觉到这里,内心悠然升起了力量。无我才能利他,怎可以为丝丝念头动心;修炼自我的路才刚刚开始,怎能为一丝光景而动心。所以,我即刻反应调整自己的这颗心,整装待发继续前行。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一群人形成的合力才能更加牢不可破。踏上学习这条路后,我们将遇见更多的同道中人。
东山书院·国学早读:《围炉夜话》赏析
第九十四则:[原文]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译文]
人们在物质享受方面一定要俭省几分,只要适宜就行;为人处世能够懂得忍让,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评文]
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一个太过娇惯自己的人容易失去坚强的意志,奢侈放纵的人容易沉湎于享乐。与人相处时,不要凡事都要分个高下才好。事事想争得上风、占到便宜的人,必然要侵占别人的利益,因此很难相处。待人接物谦虚、清醒一些,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和处事态度,这样反倒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一朱建群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顺其自然、爱之以道?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当我们遇到困难,快要感觉到不行时,正是成功的开始!
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因此,不管碰到何种阻力和困难,应当穷追不舍,坚持到底,前方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君子的品格。
事实上,老天爷或者大自然,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君子之道,君子当道法自然!
所以,当父母再遇到孩子成绩不好时,或是自己的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可以传达这样一份正知正见给孩子和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每个人的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以此,我们可以点燃心中的激情和斗志,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如此,人生壮丽的画卷就会徐徐拉开。
顺应更高层面的道,不断地明白和体证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不断地明白和体证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人生运行规律,依天理大道而行,必获成功!
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
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管理,它是搞形式、搞表面,最后都是官僚。
制度化要想办法让它能够顺利推行,是要花一番功夫的,不是说定了以后公布,它就能够有执行力,那都是书写的好玩好听的而已。
第一个我们建议制度要自生自长,不可以移植。我常常看到很多新的公司,就去同业那边抄一大堆回来。凡是抄来的都没有用,因为它水土不服,制度一定要由员工自己来定。你不用怕,因为你最后有决定权。
第二个建议,有多少的需求你就建立多少制度。不要一次想把它定的很完备。那绝对是行不通的,我现在问你,一共只有三个人的时候,要不要定一大堆制度?那定给谁看?中国人制度是有需要,你才来定,没有需要,你宁可让它空白都无所谓。有没有必要一家公司刚成立,就把出差办法,什么办法统统把它定好?没有必要,因为那时候只有几个人一起商量,这件事情你要不要出差?他说我去就好,我报什么出差,不需要嘛。你就实报实销就好了,因为两句话就解决。慢慢人多了以后,你才要定这个制度。而且让他们有出差的人,自己去定。大家一定会怀疑,那每个人都是定对自己好的。不一定的,真正让他定,他还很不好意思定的过分。因为你拿给别人看,大家都笑他,你们这几个人搞什么东西,他就怕你这招。
我当领导,他们定出来的我说我也看不懂,给他看看,他们就紧张的要命,不要给他看。我说那你自己拿给别人看看,人家比较客观嘛,他自己就调整了。你用他们之间的这种平衡力量,不要用你去对他,你去对他干什么?
我会把生产部门的定出来的制度,交给财务部门去看,交给其他部门去看,你们从旁看他合理不合理?他彼此之间会有一个制衡,会有一个协调,两三次他就合理化了,你不要操心解决。
我们在审查制度的时候,最要紧站在接受制度的人的立场,来看这些条文,他乐不乐意接受,这个最要紧。
我举个案例,有一家工厂他跟意大利人合资,所以意大利就派了一个总经理来,那是成衣工厂做衣服的,意大利的总经理来以后,就和所有的员工干部都格格不入,搞的很不愉快,意大利的总经理跟我提出来的第一个是什么?就是说怎么你们会十一点半吃午餐?那你每天少做半个小时,那我损失太大了,我说那你认为应该怎么样?他说十二点才进餐厅才吃午饭,一天半个小时很重要的,我说那你宣布了没有?他说宣布了,我宣布所有人,十二点才可以吃午饭。我说结果呢?他说结果中国人真的十二点才进餐厅,但是十一点半就在外面排队了。
你看中国人有多厉害,我不排队到时候进不去,我没有进去,你说不要进去,我就听你的不要进去,只是我先排在这里,把那个意大利人气得要死,我心里想气死活该!谁叫你不懂中国人!我很少看到中国的公司,准十二点才进餐厅的很少,中国人所谓十点就是十一点五十,那十一点五十我十一点四十五也差不多,然后我十一点半就准备了,没有什么错的有什么错?他就问我那要怎么办?我说你不要把这个算在成本里面就好了,所以为什么中国的这个成本计算,跟外国成本计算,其实不应该一样的,不要太相信书本上所写的东西。
一一周帅
看看民国大佬!不读经,你真的不知道如何成为“大家”中国私塾6月6日1.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镇,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竟都能记住。
2.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
3.谢冰莹(非谢婉莹)5岁就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
4.舒新城15岁进小学,始学地理,才知有五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岁于私塾读《三字经》,因内有“魏蜀吴”,以及过年好玩“孔明灯”的缘故,早就知有个叫“四川”的地方。
5.俞振飞二三岁时,父亲俞粟庐常亲抱他于手中令他睡觉,用惯唱的昆曲《红绣鞋》(见于汤显祖《邯郸梦·三醉》)当作催眠曲:“趁江乡落霞飞鹜,异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扑鱼图,把世人闲看取。”天天哼,如此3年,以至儿子也听熟了。在他6岁某天突然唱出,有板有眼,丝毫不差。
6.叶恭绰6岁时,答父亲春雨题,作诗有“几夕无明月”句,受到赞赏。但当他问询下雨何以无月,不得真谛,始悟致知格物与吟风赏月为两回事。
7.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做诗,有《风筝》诗:“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有客来访,坐谈良久,不胜厌烦。谢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辞说,“小公逐我去矣。”
8.唐文治6岁从祖父学《韩非子》,每随月光读书。
9.顾颉刚6岁时,祖父带他上街,看见的匾额、牌楼或桥梁等,必讲它的历史。就是这些关于苏州掌故旧闻的讲述,启发了顾颉刚对历史的兴趣。
10.梁启超7岁时,塾师出对:“东篱客尝陶潜菊”,他立刻对以“南国人思召伯棠”。
11.翦伯赞7岁时,在祖父指导下圈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到12岁全部读完。
12.鲁迅原葬上海万国公墓,石碑刻有“鲁迅先生之墓”6个正楷大字,是周海婴照着妈妈许广平的字样临摹的,那时他才7岁。
13.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沈从文作品,封面题字和画图是沈的两子龙朱和虎雏所作。
14.周运鹏儿时,塾师因他两月里就能背诵全部《易经》,特出一上联“周神童读周易,易”;他回答说:“左丘明著左传,传。”周运鹏在私塾时,有同学读《礼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中“毋苟”,误为“母狗”。塾师即出一句:“《礼记》一书无母狗”,要学生对以下联,周答:“《春秋》三传有公羊。”
15.何鲁童年时,仅用1小时就学会了算术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
16.茅以昇幼年看祖父抄写《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每抄一句他念一句。全文抄完后,他竟然从头至尾能背诵,一字不错。父对他说:“读书务求其通,读一句便得一句之用。”他还能背圆周率在小数点后位。有次学校新年晚会,他就登台以背圆周率为节目。
17.赵元任自幼即善于辨别各种语言,甚至极细微的声调;从小就能说多种方言,跟老辈学常州话,跟母亲学北京话,跟嫁在常熟的姑妈学常熟话。赵元任从小听觉特灵敏,能在1星期内学会一种方言,此后终生不忘。他能将30余种方言应用自如。
18.刘半农少时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题词:“狗屁连篇其中固有点;一语干金难道没得么?”
19.少时的冰心曾获“女才童”美称。一天先生教她对句。先生曰:“春风红杜鹃”;冰心即对:“秋霜白玫瑰”。
20.章益儿时在作文本里偶尔写道:“个人赖社会以生存,社会由个人而进步。”受到老师好评。
21.熊十力少年时即天资聪慧,出口成章。有天熊的脚板被木刺扎入,后为嫂子挑出,免除痛苦。他当即吟诗一首:“小小黄泥埂,有个木将军。侵犯脚板国,攻进皮掌城。杀到骨肉府,鲜血溢淋淋。哎哟哎哟哟,痛得泪珠滚。踉跄回到家,禀告穆桂英。桂英持银枪,威武出了征。撵到皮川县,追至骨肉城。挥枪大血战,活捉木将军。斩首来示众,谈笑收了兵。”
22.赵曾俦自七八岁到13岁,五六年间将《资治通鉴》每个时代的人物都剪为纸人,并刻意拟画其状态;再依甲子顺序,按系统纪年,逐日将史实扮演。如在甲子那年所发生的史实便在甲子那天演完。由此他非常熟悉《资治通鉴》,凡史事中的年、月、日、时和人物生辰,莫不清晰。
23.林语堂8岁时偷偷写了一部教科书,一页是课文,一页是插图,被发现。不久所有兄弟姐妹都会背了:“人自高,终必败;恃战争,靠弓矢;而不知,他又强;他人力,千百倍。”
24.柳亚子8岁读杜甫诗集,每夜背诵一首,12岁时读完杜诗全集。
25.钱穆9岁能背诵《三国演义》。有人要他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于是他边背诵边表演书中人物语气动态。
26.林风眠9岁绘《松鹤图》—幅,被一财主买去,此后名震乡里。27徐一士9岁时,裁纸自做小册子为笔记,第—则记有:“水中有月,非水月也,乃天月也。”
28.梁启超9岁时随外祖父睡觉,每晚被授予屈原《楚辞》一段,翌日就能背出。后来他在东南大学附中发表演说,在背诵《楚辞》时一字不错。
29.马星野不到10岁已能背诵《诗经》中的长诗《七月》、《氓》以及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篇。
30.年,何鲁10岁投考成都机器学堂,考场答卷一挥而就。主考有意再考,要他属对“志气向上”,他立即答“读书为高”。主考说“十岁能文”,对以“三年毕业”。主考又说“童子鸿不因人热”,他立即应道“学生鲁当以名扬”。主考大惊,称他是“神童”。
31.黄遵宪10岁时,老师以杜甫“一览众山小”句为题命他作诗。黄即写下:“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
32.丰子恺10岁以《芥子园画谱》影描人家。为此塾师命其绘孔夫子像悬挂于塾中,供学生晨夕参拜。
33.曹禺10岁就显露出了不凡的文学天才,写出“大雪纷纷下,穷人归无家”的诗句,几乎可与杜甫、骆宾王儿时诗作相颉颃。
34.商承祚10岁到天津拜罗振玉、王国维为师;20岁写成《殷墟文字类编》。王国维在序中称他与唐兰、容庚、柯昌济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极具实力的“四少年”。
35.胡愈之10岁时就和兄弟编《家庭》杂志,自写、自画、自订,坚持了三四年,出版了约50册。
36.黄兴10岁时,塾师为乡民写春联,误将“向阳门第春先到”写为“向阳门第春光早”,以致难寻下联。黄说,“何不采用‘积善家庭喜事多’呢?”遂解师困。
37.黄宾虹11岁时,用一个月时间临刻了邓石如篆印10多方。父亲初还不信,及至亲眼见他走刀时,才惊呆了。
38.刘师培1l岁时初习诗赋,两天间竟完成绝句百首,被亲友称为神童。
39.胡适11岁时,读到司马光家训中的一段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从此倾向无神论。18年后他撰写《不朽》一文,说明他的宗教观。
40.丁文江11岁写《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全文数千言,塾师竟无从修改一字。丁文江初中跳级,一年跳3级,两年就考进了英国剑桥大学。
41.马一浮12岁时,那还是19世纪末,清朝末年,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小学生统考,他在名考生中获第1名,高居榜首;而鲁迅(周树人)为第37名,其弟周作人为第31名,排名并不算高,当然也不低了。
42.张大千12岁时,第一次卖画得了80个铜板。那是应一位女卜者之请,替她画了一套24张新的算命图片。
43.王森然12岁时便写出了对联:“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
44.蒋光慈12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时沛河大水成灾,他赋诗有:“滔滔洪水害如何?南旅相望怕渡过,澎湃有声千尺浪,渔舟道影少闻歌。”
45.张爱玲12岁时就熟读了《红楼梦》。对于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她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跳出来。
46.被人们誉为现代文化史上奇才的顾毓琇,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古音乐学家称号于一身。顾13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与梁实秋、孙立人等是同班同学。
47.丘逢甲号称神童,13岁骑父背到台南赴考。父执路遇,出上联有“以父为马”,丘即对以下联“望子成龙”。又称此乃蔡锷之事,未知孰是。
48.陶元珍13岁即读完了厚厚的一部《资治通鉴》。
49.连横13岁时,其父给他一部《台湾府志》,并说:“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他读后,不满《府志》内容简略,后立志撰写《台湾通史》。
50.吕振羽13岁在经馆就读时,作《咏梅花》五绝:“门内梅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其师予以赞赏,并将诗改为:“种得梅花树,初开艳色红;何时能照眼,此日已摇风。”
51.13岁时的刘绍棠读了《新儿女英雄传》和《吕梁英雄传》后,就以家乡抗日游击队故事为素材,仿效两书写法,写了—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一—《大运河的儿女》,但没有发表,后在传阅中遗失。
52.蔡锷14岁至汉口,适北京某大吏将至,全省官员鹄候竟日,奔走趋跄。蔡目睹怪状,吟诗嘲笑:“可怜九月初三夜,汗似珍珠腿似弓。”唐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中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蔡借用之,但改了两字,即把“露”和“月”改为“汗”和“腿”。
53.茅盾14岁时,仿《庄子·寓言》写了《志在鸿鹄》篇,以鸿鹄高飞,嘲笑仰看的猎人。他又自称“德鸿”,借鸿鹄自诉抱负。
54.余嘉锡14岁时读刘基《郁离子》,非常喜爱,即仿效其体例著书数万字。
55.徐懋庸14岁才华出众,被家乡鹿溪小学聘为国文教员。
56.王蘧常14岁在小学读书时,即为《天演沦》作注。
57.杨宪益15岁时,仿《人猿泰山》英文版,写了章回小说《鹰哺记》,回目全用对仗体。
58.魏易16岁读英文,1年后就与林纾合译《黑奴吁天录》,魏口译,林落笔为文,一日4小时,文字言,出版后销售30万册。
59.朱执信16岁就跟从舅父汪仲器学数学,每天非到四更不肯就寝。精通数学后,他又转向研究中国历算。由此凡难题均能迎刃而解,被同侪称为“天才的数学家”。
60.钱基博16岁便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发表长达4万余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又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评论古今文章流变的长篇论著《说文》。
61.张荫麟17岁进清华大学,批评梁启超中国文化史演讲中的要点,并写信与梁。梁即作了答复。张又在《学衡》刊文,批评梁对于老子的考证,《学衡》编辑还以为他是清华的国学教授。
62.孙席珍17岁始写诗。钱玄同说:如果徐公(志摩)号为诗哲,那么冰心女土应称为诗华,此君当称为诗孩了。
63.于右任18岁时岁考,考题为《秦始皇拿破仑论》、《卫文公滕文公论》等题目数十个,内容涉及中外史地、格致算学等领域,限期1个月交卷.于右任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文不加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十数篇,篇篇都被佳批,名列第一,被称为“西北奇才”。
64.沙孟海18岁为邻村用小篆写《李氏祠堂记》长文,身边未带《说文》,竟不错一笔。
65.年吴伯箫18岁时,被曲阜孔府聘为家庭教师,教孔子七十七世嫡孙孔德成英文。后来朋友戏称他是“万世师表师”。
66.华罗庚19岁时,便写出批评大学教授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而当时他仅有初中学历。
67.徐森玉19岁考进山西大学堂学化学,即写了《无机化学》、《定性分析》两书,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全校师生视为“奇才”。
68.吴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以不凡的才学、骄人的成绩,被同学称为“太史公”。
69.谢冰莹2l岁参加北伐,沿途以膝为桌,写下著名的《从军日记》。该书被译成各国文字后,罗曼·罗兰写信对她表示赞赏。
70.郑律成为《延安颂》谱曲时仅19岁,为《八路军大合唱》(内含《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谱曲时也只有21岁。
71.叶公超在美求学时,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得到美国诗人RobetFrost赏识;23岁任北京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是我国最年轻的英文教授。
72.梁启超17岁在广州万木草堂从康有为治陆王心学及经世治国之书,23岁时入学考试,主考官以为梁的试卷为康有为代作。
73.曹禺的《雷雨》构思于年(18岁),正式动笔在年(23岁)。当时他躲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个专门搁外国杂志的屋子里,一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一直写了半年。
74.严济慈23岁就应商务印书馆约写了《几何证题法》。后来当他成为大学者时,遇到商务董事长张元济,张说:“你是我们大大的衣食父母。”严著重版多次,后又由文言译成白话再次发行,使商务盈利无数。
75.邓云特(邓拓)25岁写作三四十万字专著《中国救荒史》。
76.年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经常说:“我在27岁时就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顾颉刚事后对人说:“我真为班中30岁以上的听讲者,捏上一把冷汗。”
77.年,钱钟书23岁毕业后,伦敦大学请他到英国讲英国文学。这在伦敦大学历史上从未有过。
78.关良11岁入南强公学,课余喜收集绘有红孩儿、铁拐李等画像的香烟牌子,以此为蓝本作画。所绘的人物画,邻里作月份牌张贴。
转载自:古典诗词古典文学
“你”和“你所拥有的”其实是两个概念。
你所拥有的钱财不是“你”,
你所拥有的名声不是“你”,
你所拥有的权力不是“你”,
你所拥有的美貌不是“你”。
但许多人常会混淆二者的界限,
结果弄丢了自己,迷失了人生。
??????????????李阳
陈来: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陈来人文日新陈来前天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来
关于中西马对话的问题,我其实平常思考不太多。前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也开过一次会,总结这三十年来的哲学发展,也讲到了中西马的问题。我当时讲的意思是,中西马交流要有一个切入点,找到共同话题最好。我当时说,我们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过一次中西马交流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80年代到90年代本来应该大家共同对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做一个共同的反思。因为韦伯理论跟现代化有关系,而80年代是整个改革启动的时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