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桂林山水历史
桂林山水新闻
桂林山水图片
桂林山水资源
桂林山水介绍
桂林山水发展

桂林山水,岩石的三生三世

“桂林山水”之美,美在水,美在山,美在石,人们也毫不吝啬地给予“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但是对于自然界来说,桂林山水的美只是一场流水与岩石相遇之后的一种偶然现象。

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对石灰岩的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这在地质上叫喀斯特地貌,源于地中海沿岸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后我国学术会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所以,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

这种岩溶地貌的形成,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短暂的时间所能形成的,而是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变来的。我们把它的形成岁月可概括为三生三世。

第一世,石灰岩岩石形成。距今大约3.97亿年,也就是地球的古生代时期,此时,处于海洋生物时代,地球上海洋面积广阔。此时,桂林正处于温暖的浅海地带,生物丰富,动物生命活动产生大量的碳酸钙,加上海洋本身的碳酸钙在此沉淀,形成一种岩石,即石灰岩。

原始海洋生物

这种沉积持续了大约到3.11亿年,中间经历8千6百万年,最终形成了厚厚一层石灰岩,有米厚,范围有平方公里。这些石头岩性纯,也就是主要物质就是碳酸钙,其它东西很少,为后期溶蚀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石灰岩

第二世,石灰岩停止沉积,开始逐渐露出地表。从3.11亿年前,到大概1.08亿年前这段时间,地壳活动频繁,桂林地区形成的石灰岩被反反复复抬了好多次,慢慢地露出地表。抬的过程中,各个地方用的力度、抬高的程度有较大差异。有些地方力度大了点,抬的高了点,有些地方还受到挤压。在这些力度大的地方,或某些薄弱地方就断了。在断开的两侧,有一些裂缝,这些裂缝,四通八达,宽窄不一。

地壳运动

总之经过多次地壳的运动,造成了岩石众多的节理和裂隙,为之后的溶蚀留下了通道。

第三世,当纯洁的石灰岩岩石,遇上多雨的桂林,就最大程度地给我们验证了一下“水滴石穿”的功力。大约从3.11亿年前开始,桂林成了一个温暖多雨的地区。

雨水汇成的水流沿着石头断开的裂隙,沿着那些细小的缝隙流。而这些雨水里,在下的过程中还溶入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据说3.97亿年前,空气中CO?的浓度是现在的几十倍。这些雨水本身能溶碳酸钙,再加入CO?,就成了酸性的水,对于该地碳酸钙成分含量极高的岩石来说,它的溶解力度就更大了。

所以,凡是水流经过的地方,都会沿着裂缝、裂隙形成深深冲沟、溶坑、完整的岩石最终就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于是就在地表有了高耸的孤峰,嶙峋的奇石。当流水进入地下,就开拓出地下空间,形成了地下奇景——溶洞。

地下溶洞

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还与它所处的地形有关。因为地壳运动的差异,桂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盆地,东、西、北三个方向高,中部和南部比较低。那三个方向不光地势高,出露的石头,也比较特别,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相对于沉积岩的石灰岩,作为变质岩的石英岩就要坚硬的多,最终这三个方向上的水,全流进盆地中的桂林了。最终为“桂林山水”的形成又提供了一大助力。

总而言之,沧海桑田,大自然的偶尔一笔,却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美,那就是“桂林山水”之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gse.com/djsps/1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