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腑包括胆囊及胆道。虽然胆是六腑之一,但它不同于传化物的胃肠,而是“中清之腑”。它附于肝,所谓“胆在肝之短叶间”,有经脉与肝为表里,具有贮藏及排泄胆汁的功能。据《难经》记载“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汁”,说明胆汁来源于肝,然后注入肠中,以助食物的消化,这就决定了它的生理功能是以通降下行为顺。因此,治疗胆腑疾病,就必须抓住胆是一个清静之腑,它的特性是蓄而不藏,流而不滞。
胆襄炎与胆石症的症候,主要表现为痛(右上腹及季胁部,适当于右日月、梁门穴处)、烧、呕、黄,严重则可出现冷汗、脉微的休克症状。正因为有上述症候,中医所论述的胁痛、脘痛、腹痛、胆胀、黄疸、癖黄,以及结胸发黄等与本症相似。造成痛、烧、呕、黄的原因,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虫积瘀阻,以及湿热蕴结,引起胆气郁结,疏泄失常,就会造成胆汁郁结、滞留,致发胆道感染。久之湿热不散,血肉腐败,酿而成脓,甚则热毒炽盛,侵入营血发生“亡阴、亡阳”之疾。治疗胆囊炎,以清热利胆为主法。
针刺治疗胆府疾病,应从少阳胆经和阳明胃经着手,一般可通取胆囊穴(阳陵泉下一寸)、阳陵泉(这是根据“疾高而外者,取阳之陵泉”)、胆俞以清热利胆(《甲乙经》“胸满呕所出,口苦、舌干,饮食不下,胆俞主之”)、足三里以疏泄胃上逆之气(《甲乙经》指出“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取足三里以下,胃逆则刺少阳血络而闭胆逆,调其虚实,以去其邪”),然后再刺右期门、右日月以促进胆腑收缩力的加强,加速排空,消除胆汁的郁结,痛甚加至阳、中枢、太冲解肝之郁,疏胆之滞,以解除胆道括约肌的痉挛,呕甚加内关、中脘以和胃止呕,便秘加支沟、丰隆以通便。
如有胆石者,常由胆囊炎继而引起胆汁潴留,浓缩和凝固,久而形成结石,临床除有胆囊炎的右上腹剧痛、压痛、反跳痛,以及呕吐、发烧、巩膜与身黄染等症状外,尚有胆区痛向右肩胛部放散,纳少、厌油腻,进脂肪餐疼甚等症侯。治疗应在通腑化浊、清热利胆的同时,促进胆石排出。
针刺可取右日月、右期门,二穴一为胆募,一为肝募,且位居胆囊局部,针之可直接作用于胆囊,引起胆囊的收缩,收到清热利胆、疏肝解痉之效果,然后刺支沟、太冲疏肝利胆,解除胆道梗阻,阳陵泉疏通胆腑的气滯,促进胆道括约肌的开放以利胆石的排出。
凡上腹部疼甚和胆囊肿大者,加巨阙透腹哀(沿腹壁肌层刺入)、胆俞通电60分钟,电量以能耐受为度,一般每日一次,重者两次。对偏于气
滯者,重刺太冲、行间以疏肝利胆;湿热甚者,加至阳、腕骨以清热利胆;出现脓毒高热,神昏者,加大椎、曲池以清热,并配合西医治疗,纠正脱水、休克以及酸中毒等。
排石的预兆:针刺之后,病人感觉在右上腹有阵发性疼痛,体温升高;有胆囊肿大的病人,在针刺前不能清楚的触到胆囊,但针刺后即可清楚地触到胆囊;在针刺前已触到的胆囊,则针刺后胆囊质地坚硬,这说明针刺后胆囊剧烈收缩,待疼痛突然消失,这时很可能是结石已排至肠道内,此时应注意从大便中淘石。
实践证明,针刺排石,在急性发作期,排石率较稳定期显著增高。原因是急性期因胆管梗阻完全,胆管内压力增高,针刺后可能因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液量增加,胆囊收缩,胆管内压进一步增高,而后括约肌松弛,促使结石排出。
反之,在稳定期,由于病人症状轻微,胆管内压不高,既使针刺加压,促进囊收缩,但因胆囊缺乏内在因素,因而也不易使结石排出。这时可多给一些脂肪餐诱导疼痛发作,可使部分病人转为急性发作,再予针刺可促进结石排除。
至于排石机制,曾有人用50%胆影葡胺20毫升加10%葡萄糖水毫升作静点,于一小时内滴完,滴完15分钟于皮下注吗啡5毫克,使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待胆道显影清楚后即进行针刺,并从行针、留针及起针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定时连续摄片观察,发现:①多数病人针后括约肌立即开放,②对总胆管有影响,直到起针后消失,③对胆囊无明显影响。这些都说明,针刺对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且可使胆总管收缩,这些表现在行针时作用强,留针减弱,起针消失,总之,针刺能促进胆汁的分泌,以利胆石的排出。
不过,在胆道严重感染的情况下,造成管壁及胆囊水肿、肥厚、胆管内积,因而使胆管、胆囊功能减退,甚至消失,应激力低下,括约肌松驰不全、不能,在这种情况,即使針刺也不能引起收缩,则不能达到排石的目的。其次,于结石长期停留在胆总管的壶腹部,造成慢性炎症,胆总管下段周围纤维化,瘢痕化,或胆管狭窄,因而使胆管失去舒缩功能,即使针刺亦不能引起收缩,则不能达到排石的目的,另外,结石过大,再加上胆管纤维化、瘢痕化,即使针刺加压,亦不能很好地扩张,此类情况皆应停止针刺,中转手术治疗。还有长期反复发作,只见症状消失,不见排石,以及休克病人收缩压至80毫米汞柱以下,脉快次/分以上,经针刺6小时不见好转,亦应立即手术;凡合并有急性肾衰、胆囊穿孔、胆囊积脓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针刀治疗软组织疼痛临床应用与尸体解剖研修班(成都)针刀解剖班将于年5月19日-26日在成都开课!邀请您参加学习!学习内容:
颈项部①针刀治疗项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④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
肩背部①针刀治疗肩周炎②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④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
⑤针刀治疗三角肌滑囊炎⑥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上肢部①针刀治疗网球肘②针刀治疗桡肱关节滑囊炎
③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性腱鞘炎④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
⑤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⑥针刀治疗腕背伸肌腱鞘炎
腰部
①针刀治疗腰段棘上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棘间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④针刀治疗腰肋韧带损伤
⑤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
臀部
①针刀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②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臀中肌损伤④针刀治疗慢性臀部肌损伤
下肢部①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髌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④针刀治疗髌骨软化症
⑤针刀治疗跖管综合症⑥针刀治疗跟骨骨刺
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机理、腰椎局部解剖腰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颈椎局部解剖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颈椎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勾椎关节旋转(侧方)移位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要点椎体前后方移位型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滑脱的针刀治疗、手法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各种脊柱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三叉神经痛等)
针刀治疗各种脊柱疾患(如:驼背、脊柱侧弯、小儿斜颈)
针刀医学结合国外套管针治疗慢性痛疼、软伤科疑难杂病,韩国套管针治疗慢性疼痛疗法(可选)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通过针刀触及神经,加强神经致敏现象,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肌痉挛,对肌紧张起到松弛作用。
针刀结合臭氧、射频,治疗常见颈肩腰腿痛、脊柱性疾病针刀结合臭氧适应症治疗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腰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关节强直、各种骨质增生疾病,以及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介绍针刀医学全新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对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最佳治疗方案,最新治疗进展做进一步的剖析;详细讲解针刀适应症、禁忌症、十大诊疗误区。
一、授课专家
宋兴刚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特级专家
主任医师,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及滨州医学院,主要从事中药治疗三高症、心脑及周围血管病和针刀医学技术治疗骨关节病等临床工作。
师承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及医学泰斗庞继光教授,特别是治疗颈腰椎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节炎等症,用针刀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效果,临床治疗数千例,大多数用一个疗程(4次)即可痊愈。
王海东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带教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医院痹病(风湿骨病)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血管炎、风湿寒性关节痛、产后风湿、干燥综合症、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病变、肩周炎、腱鞘炎等,尤其擅长使用小针刀治疗风湿性疾病所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及慢性软组织损伤。
段朝阳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解剖专家
主任,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解剖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委员,医院副院长。
针刀医学实战专家,对人体全身肌肉力学、神经血管深有研究,在尸体标本上讲解针刀操作技法,以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示范提标定位。
●学习费用:人民币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见习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报名费:元(报名费含在学费之内)以便安排。提前报名者可获得G全国疼痛培训班相关音视频和文字资料。
●上课时间:
5.19--5.26日
报到地点: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老师手机:(报名联系电话、可短信、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