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年三国
黄水镇党委副书记武松,是市委组织部下派的挂职乡镇副科级干部,由于和镇长李虎性格迥异,关系不睦。李虎性格霸道,不合群;武松性格耿直,为人重情重义,恩怨分明。由于武松是下派的市级干部,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副科级干部的“小官”,但是党委书记王府却对他高看一眼,让他分管机关,车辆加油、会议派车、食堂用餐,安排机关的一切吃、喝、拉、撒等“大事小情”的事宜,都归他管,因此,副书记武松大权在握,属于实权派的“大人物”。因为和李虎关系不怎么样,没有一点感情的近乎滋味,李虎只要打电话给武松要求安排用餐订桌,武松就会按照党政机关规定的派餐标准严格要求办理。但是,对于其他和武松关系好的副科级领导,武松却是灵活多变,“网开一面”,照顾的客人周到齐全,饭餐丰盛。如果赶上是晚上安排用餐,武松还会亲自作陪,安排手下人员拿出镇上特意安排的上好的“小糊涂仙”酒,与来的客人喝上两杯,饭后还要陪着打上几把扑克,真是对客人无微不至,关照到位,服务一流。这些,作为镇长的李虎都知道,心里和明镜一样,可是自己不管机关,鞭长莫及,就算自己是镇长也白搭。这天晚上,镇长的“靠山”——县人大王主席,来找镇长李虎玩,书记王府临时到县委书记刘花花那里有事,晚餐按照规定便由李虎、武松二人作陪,并且李虎自己特意还拿来了2瓶高度的“杏花村”酒。虽然武松作陪,他却在内心有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想法,心里想:“不是一路人,在这里找便宜饭吃,没门,你们就别想吃舒坦啦!”于是,武松严格按照用餐标准,上菜、派饭,不超出一点规定的标准。不多时,菜就不够吃了,盘子光了,餐桌上便出现了“有酒没有菜”的尴尬局面,这真是成了“光盘行动”啦!这让身为一镇之长的李虎真的就下不来“台”了,他很是恼火,更是觉得很没“面子”。于是,用手指着武松的鼻子说道:“你小子别揣着明白装糊涂,给我装傻充愣,你是真看不出明眼高低来,还是真傻啊?!没菜啦!你个王八蛋!王府有朝一日,不干书记了,走了之后,有你好看的,我把你踩到脚底下,到时把你当球踢,我要是不好好治治你才怪呢!”武松听了,一言不发,假装喝醉了酒,趴在餐桌上“睡着了”。武松心想:“你爱咋吵吵就咋吵吵,爱咋骂就咋骂,爱咋发脾气就咋发,反正是我不违反规定的标准,就是不给你们多上菜。话又说回来了,我不给你李虎镇长上菜,你还能把我咋的啊!还能把我给‘吃’啦!谁怕你这个‘纸老虎’啊!”李虎一见武松和他装糊涂,耍“泥腿”,玩心眼,他也没办法了。在上席落座的王主席一看,也觉这顿饭吃的无趣,便示意李虎离席,就此算了,最终,宴席不欢而散,就此作罢。等王主席、李虎走后,假寐的武松,立即起身,怀揣一把短匕首,跟随着李虎到了他住的小区的三层小楼房的门前,李虎刚想进门,武松大喝一声:“狗日的李虎,站住!”说着就将匕首向李虎捅了过去,李虎下意识的用右胳膊一档,胳膊立即便血流如注。随后,曾经当过兵,转业从政的李虎“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说是快、那时快,李虎借着楼道灯的灯光,猛地抬起脚,朝着武松肚子就是一脚,武松没有躲开,站立不稳,顺着楼梯,滚到了楼下,曾因喜好武术、苦练过武功的武松一个鹞子翻身,站起来一边上楼,一边朝着李虎喊道:“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我也不是好欺负的!”还没有等武松上来,李虎捂着受伤的胳膊,迅速打开了房门,“嘭!”随着一声刺耳的声响,武松被拒之门外。吃了“闭门羹”的武松一瞧,事到如今,也无法再和李虎理论、争斗,这才悻悻的离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武松心想:“自己之所以去李虎住的地方找他‘算账’,不在政府食堂闹事,就是纪委转过天来,追究起来,自己也有说法,也好推辞,也会没事的。不然,公职人员在公家的公共场合的地方,打架斗殴、持刀行凶,······。”武松想到此处,便不敢再往下想了,到了政府驻地,武松便和没事人一样,去自己的宿舍睡觉去了。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何况是在职政府干部为了一点小事打架的事,此事都不愿意传扬出去;再说,如果传了出去,对谁都影响不好,何况是为了一顿饭呢!于是,此事随着时光的流失,便不了了之了。但是,老话讲的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暗地里,在党政机关人员之间,“武松打虎”的事情,却被人们传的沸沸扬扬,也就是都不摆在“面”上直说罢了。对于此事,人们对武松称赞的多,对李虎所作所为赞许的甚之又少。年之后,武松被市委组织部调回了县里任职;李虎则在王主席这个大“靠山”的大力支持下,李虎如愿以偿的干上了黄水镇的“一把手”。党委书记李虎对此心知肚明,明白多亏了王主席的鼎力相助,才有自己的“今天”。于是,李虎对王主席是感恩戴德,只要王主席有事,无论大事小情,家里外头,都会随叫随到,尤其是过年过节,都会带上重礼,每次必到。李虎心想:“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王主席只要干着县人大主席,就能给自己向县里的主要党政领导那里说上‘好话’,说不定,自己今后还会升个副县级干部干干呢!”2年后,李虎准备提拔副县级干部,市里对拟任所有副县级人员提拔名单里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其中,李虎也是在副县级提拔名单内的成员之一。这一次黄土县的副县级后备干部考察,是由平原市组织部副部长武松,为带队的考察组组长,全权负责这次考察事宜。李虎一看这么个情况的,心想:“有武松这个家伙在里面领头,也搅合、也掺和,自己的副县级干部,看来是直接没戏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一准就泡汤啦!”果然不出李虎所料,事实如此。李虎没有被提拔起来,说是在他公示期间,有人匿名举报,说他在任党委书记期间,一直以来搞“一言堂”,任人唯亲,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对自己身边的“亲信”下属管理不严等。经考察组核实,反映的情况全部属实,因此,以武松为首的考察组一致同意,对李虎不予提拔,并上报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意之后,备案。不但如此,李虎没有被提拔起来。一个月之后,在随后的黄土县党政干部调整中,李虎的党委书记也被撤销了,并调离了黄水镇,去县人大任职主任科员。最后,李虎对自己的结局,不禁仰天长叹道:“老话说得好啊!真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啊!’再说了‘靠山’有大有小,看来自己的‘靠山’真的不如武松啊!这就像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其实是海底下是暗礁林立,下面更是波涛涌动;涨潮时什么都看不到,退潮时却显露无遗。知道了背后的真相后,明白了武松的‘靠山’,不但斗不过武松,背后的‘靠山’还都是一些真正厉害的‘吓人’的人物啊!”来源:官场故事
第章面试意外仲云峰眉头紧锁坐在办公桌前,无意识点燃下午第七支香烟,办公室里烟雾缭绕,象传说中云兴霞蔚的仙界。
期间秘书蹑手蹑脚开门进来为他加了杯茶,出去后猛咳了五六分钟。
什么事把黄海县人事局长难成这样?缘自他桌上薄薄却重若千钧的两页纸:一页纸是定向分配公务员招录面试名单,共有22人;一页纸是人事局党组会议通过的最终入选名单,共0人。
此次黄海县招录0名公务员定向分配到偏远、经济落后乡镇,虽然如此,在当前经济不景气,企业前景暗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选择。而对有门路的人来说,到乡镇工作相当于跳板,将来活动一下就可回城,况且有乡镇工作经验还能为提拔任用加分,可谓一举两得。
按常规面试比例应为:2,招录0个,为何面试人员有22个?
因为某位县委常委的侄子笔试偏偏考了2名,因为领导打招呼在先,仲云峰不得不以体检也有淘汰率为名将面试比例调整到:2.2,勉强护送那位侄子入围。
只要进了面试,主动权便掌握在人事局,不,仲云峰手里。
招录公告写得很明确:笔试成绩不带入面试。就是说所有入围面试的都在同一起跑线,笔试第一名有被淘汰可能,最后一名也有入选机会。
招谁、不招谁,生杀予夺大权就看面试官的脸色,而面试官又得看仲云峰的脸色。
事实上早在笔试前,0个名额已基本瓜分一空,奥妙尽在仲云峰秘密小笔记本里:
童县长电话,人;
陈副书记电话,人;
纪委凡书记电话,人;
政协肖主席电话,人……
经过统筹、精密、全面算计,综合考虑方方面面关系,最终入选名单在仲云峰脑中已经成型,就等面试结果出来后,提交局党组研究。
所谓研究,就是把名单给党组成员看一下,比外界提前几十分钟知道而已。凭仲云峰多年威望,那些个党组成员敢在他面前放半个屁?
事实也是如此,当精心炮制的入选名单分发到党组成员们面前时,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脑海里不禁浮现县领导、部委办局、乡镇书记镇长等人的身影,均心领神会笑笑,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走完流程,仲云峰吩咐分管副局长负责在网上公示、通知入选者报到等后续工作,如释重负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便接了个电话,听到第一句话便惊得站起身!
"你是黄海人事局仲云峰?"语气威严而沉稳,具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我是人事厅徐卿。"
"徐厅长!"仲云峰无论如何想不到省厅常务副厅长居然亲自给自己打电话,受宠若惊,"您有什么指示?"
"最近搞的那个公务员定向分配,有结果了吗?"
"向徐厅长回报,几分钟前党组会议刚通过。徐厅长关心哪位?"
"入选名单里有没有一位大学生村官,叫方晟?"
"方晟……"仲云峰第一印象是没有,谨慎起见拿出两份名单看了一遍,"没有,他进了面试但成绩……"
方晟面试成绩很糟糕,是最后一名。仲云峰知道徐卿突然提到这个名字必有深意,没敢提这个碴儿。
徐卿道:"京都有位首长要求确保方晟入选,具体你看着办。"说罢不等仲云峰回应便挂掉电话。
仲云峰足足愣了十秒钟,疯了似的拿起电话,急切地叫道:"收回刚才那份名单,全部收回!听我通知准备开党组会重新研究!"
隔了不到两分钟又拿起"收回没有?好,放到碎纸机里粉碎掉!"
接下来需要弄清两件事,第一,方晟是谁?第二,怎么办?
秘书送来报名表,上面显示:
方晟,双江省潇南市人,毕业于潇南理工大学,去年应聘为黄海县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三滩镇方塘村。父亲方池宗在省城临秀区建设局办公室,没有行政职务,享受正科级待遇;母亲肖兰在临秀区某街道卫生服务站工作,副主任医师;哥哥方华在越进区药监局执法大队,嫂子任树红在临秀区团委,都是一般办事员。
从事人事工作多年,凭短短几行简历,仲云峰就能判断出方晟尽管老家在省城,但出身普通家庭,一无背景,二无人脉。报考大学生村官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无奈之举,而分配到方塘村……稍稍有人打个招呼都不至于沦落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再看方塘村、三滩镇两级组织对方晟的评价:工作踏实勤勉,深入田间学习耕作,农忙期间与村民同吃同住;积极协助村委会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探索鱼塘带养殖方式,走集约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看来是位有想法、苦干加实干的年轻人,然而再优秀也只是一个身份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为何惊动政治中心京都的首长?
仲云峰知道徐卿的为人,以省厅正厅级干部身份,他说首长绝对就是首长,不可能是首长身边的秘书、司机、保姆!
沉思良久,他让秘书叫来昨天负责面试的乡镇人事科办事员朱正阳。
"你熟悉方晟吗?"
"那个大学生村官啊,"朱正阳拘谨地说,"昨天面试才认识的,为人诚恳,待人接物都挺不错。"
"面试最后一名咋回事?笔试成绩第四,潇南理工的学生面试再不济也比那些本三毕业生强啊?"这会儿他倒在意起面试成绩来。
"说来话长,面试时发生了一点意外……"
昨天面试在玫园宾馆进行,等待期间方晟去了趟洗手间,走到门口被正在执行任务的白警官抓捕的逃犯撞了一下,瞬间逃犯将存贮犯罪证据的U盘塞到方晟口袋!
白警官没抓到逃犯,折回现场时发觉方晟正在洗手间打电话,回想刚才那一撞便起了疑心,不容分说上前将他来了个背摔,按在地上从口袋里搜出U盘,随即铐住双手押上警车。
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工作,证明方晟跟逃犯毫无关联,可前后折腾了四个小时,方晟状态差到极点,之前精心准备的知识点和资料已忘得一干二净,脑中一片空白,面对几条面试题目不知说了些什么,草草结束了事……
听完详细叙述,仲云峰挥挥手将朱正阳打发走,仍盯着名单出神,这时电话又响了,拿起话筒才听了半句就唰地跳起来,却不慎碰倒手边茶杯,边手忙脚乱收拾材料手机,边惶恐道:
"李部长,是我,人事局小仲……"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华!
他不清楚今儿个怎么了,打电话来的净是省城高官,平时仰着脖子才能见到的大人物。
"听说黄海正在招聘定向分配公务员,有位大首长很关心一位叫方晟的小伙子,你注意一下。"
仲云峰惊讶地张大嘴巴:"啊……李部长,刚刚省厅徐部长也打过电话,这……是不是同一位首长啊?"
李华也愣了愣,道:"你只须记住方晟这个名字就行了。"说罢象徐卿一样干脆利落挂断电话。
官至正厅,只须含蓄表达意思即可,至于仲云峰怎么做,是否违反组织原则,那个不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