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机器人来做手术的场景,很多科幻电影里都可以见到。比如《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有机器人接生和处置重症烧伤的场景。
在未来,真会有这样的机器人为我们做手术吗?其实,早在20世纪末期,手术机器人技术就已开始研发。到如今,在欧美地区已是相当普及。
年-年,美国共有万名病人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的手术。而我国截至年10月,累计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人数也达到了例。
梦想成真
最早构思手术机器人的并不是星战迷,而是美国军方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当时为了应对宇航员在太空中和士兵在战场上需要外科手术的情况,各种高智商人士开始研发手术机器人。
目前的手术机器人还达不到电影中那个的模样,是一套复杂的远程医疗系统,有点类似拆弹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也是由医生通过控制操纵杆杆,操作机械臂进行实时手术。美国研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年为美国FDA批准进入美国的医疗机构使用,之所以使用“达芬奇”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画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机器人草图的意大利奇才达.芬奇。
最早一代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切除。随着手术机器人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已经可以应用到到普通外科(肝胆、胰腺、胃肠道、甲状腺手术等)、心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小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领域的手术。
好像还没有看到产科接生的报道,可见机器人手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让人类放心把下一代交到他们手中的地步。
首届亚洲机器人外科大会
成都医生展风采
年12月16日至17日,首届亚洲机器人外科大会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和部份美国、欧洲的专家约余人出席了本次盛会,包括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科、小儿外科、头颈外科等领域的顶级机器人专家。
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熊玮、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东受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在泌尿机器人手术主会场,熊玮做了机器人膀胱手术专题演讲——“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保留双侧血管神经束和双侧阴部副动脉技术”。通过机器人技术,能够更好地保留患者的尿控及勃起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东主也在口头发言分会场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改良及评价”为题做了报告。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1月4日公布的年12月份全国机器人手术排行榜单显示,医院第七次荣登全国机器人手术泌尿专业排行榜前列,其中泌尿外科王东主任医师团队个人手术量,再次跻身全国前五名(西部第一)。
至此,在年,医院总计完成各类机器人手术逾例,开展范围涉及泌尿、胃肠、肝胆、胸科、妇科、心外、器官移植等多个专业,标志着该院已全面迈进“机器人手术”时代,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与人相比机器人好在哪儿?
年9月9日上午,四川省内首台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第三代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又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洪吉操作下,顺利为一名胆结石患者完成第一例手术,标志着该院乃至全省的微创外科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个机械臂通过三个大小约1cm左右的孔进入患者腹腔,在杨洪吉的熟练操控下,灵活运转,剪切、分离、止血、结扎,每一步都干净利落,术中出血极少。
在手术护士、医生助手及麻醉师的完美配合下,手术仅花费了30分钟,且节约了一半的人力。紧接着,杨洪吉又带领这个团队实施第二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一名肾积水患者完成无功能肾切除术。
美国IntuitiveSurgical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全球唯一可以用于人体手术的人工智能辅助的腔镜手术系统。该系统充分结合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五角大楼和众多大学开发的大量先进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手术系统主要由3个子系统组成:医师操控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和3D成像系统。
主刀医生可直接看到三维立体影像,并操控搭配在机器手臂上具有滤抖功能(tremblefilter)和7个自由度的仿真手腕(EndoWrist)手术器械,系统将医生在病人体外的动作精确传递到机械臂,转化为手术器械在病人体内的动作,从而完成外科手术。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3个明显优势:
一是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机器镜,使手术视野放大20倍;
二是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以在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及精确度,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
三是无需开腹,创口仅在1cm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全川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减重手术
日前,医院胃肠外科赵高平副主任医师、贾贵清主治医师医疗组为一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减重手术,为四川省内首例在机器人辅助下开展此类手术。
据了解,患者男性,44岁,体重85kg,身体质量指数(BMI)为32kg/㎡,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胆固醇,药物控制血糖不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全科讨论手术指征及评估手术风险后,拟定为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
手术顺利,患者术后2天进食,术后5天外科康复出院。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传统开腹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存在手术切口长、创面大、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以及缝合困难等缺点,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突破人眼和手的极限,放大手术野,主刀医生可在3D视角下利用机械手旋转°缝合、打结、止血等,在原本手、眼无法进入的狭小空间里做得游刃有余,而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为肥胖患者带来福音。
西南地区首位“达芬奇”女医生
年1月19日,刚从香港获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主刀医师资格认证”的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杨年在手术室成功实施了两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位达芬奇女医生,也是国内第15名具备达芬奇手术主刀资格认证的女医生。
两名患者均诊断为子宫肌瘤,杨年通过达芬奇机器人为她们实施了“子宫全切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适用于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肌瘤挖除术、骶骨阴道固定术、子宫及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吻合术等。
达芬奇机器人拥有的能放大10倍的3D显像系统以及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使其在妇科手术领域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杨年将精湛的腹腔镜手术功底与熟练的达芬奇机器人操作完美结合,开创了西南地区妇科机器人手术的先河。
世界使用情况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目前还是以美国本国市场为主,收入占比大于七成。
在美国,达芬奇机器人已经非常普及,医院在内的全国医院里,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量已经达到多台,医院,肯定会配备达芬奇机器人。
除了美国本土市场外,另一个较大的市场是欧洲市场,也是达芬奇最先开拓的市场。
但是价格昂贵一直是制约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国内发展的重要原因,整套系统的售价是百万级的,一条手术臂10万美金左右,而且耗损很快,安装在系统上使用超不过10台次就得换,一台手术最少同时使用4条手术臂。
所以,在国内,机器人系统的开机费就5万人民币左右,这还不包括手术的其它费用。价格的问题,致使国内安装医院只有20余家(年数据),数量不过数十台。
值得期待的是,国产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开始起步,期待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尽快投入到中国的外科医生手中,让手术机器人离我们更近。美国的手术机器人叫达芬奇,中国的叫什么好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