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下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杜国平教授在手术室全麻插管下,成功为一孕妇进行了B超引导下胆总管ERCP取石术,解除了这位准妈妈的隐忧。
陈女士是一位怀孕24周的二胎妈妈。平时有反复上腹痛的病史,一直当成“胃病”医院接受治疗。怀孕后,其症状更明显、发作更频繁,甚至出现进食后剧烈呕吐,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
医院就诊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感染”,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时显。由于考虑症状反复发作将会诱发流产或早产风险,而手术亦可诱发流产。医院建议陈女士进行内镜下胆总管ERCP取石术。
但常规ERCP取石操作过程需要依赖X射线评估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治疗效果,而长时间的X线暴露对胎儿将造成的伤害。为此,地医院建议陈女士到医院进行非X线下ERCP胆总管取石。
11月9号,陈女士慕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杜国平教授求诊。杜国平教授接诊后,立即组织科内专家对陈女士的病情进行了会诊。由于陈女士怀孕6个月,且合并感染,病情复杂,为尽量保存陈女士胆囊消化功能及最大限度减少术中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专家们陈女士制定了全麻、B超引导下十二指肠乳头中小切开胆总管取石术的方案。
10日下午,在医院B超专家的配合下,杜国平教授与助手为陈女士进行了手术。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一气呵成,仅历时30分钟,就成功将陈女士的胆总管结石取出,并对感染进行了有效治疗。术后经过精心治疗,陈女士很快康复出院。出院随访,陈女士进食正常,消除了不良应。
ERCP取石术通常需要在放射科X光下完成。这对患者及操作者来说都存在健康隐患,尤其是儿童、孕妇及血液系统疾患人群。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杜国平主任开先河地世界性首创了B超引导下ERCP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非射线下十二指肠乳头中小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在很好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等问题的同时,还很好的保留了胆囊功能,解决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并发症,而且避免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直接暴露于射线下可能造成的损伤。特别是对孕妇,在保证安全取石的基础上,能避免胎儿受到放射线的伤害。
杜国平教授(右)正在为孕妇进行B超引导下ERCP取石治疗。
杜国平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专长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等,特别擅长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并在佛山地区率先开展了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术、胃肠道息肉高频电摘除术、胰胆管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治术等一系列的内镜诊治项目。
教授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三上午在门诊七楼开设消化内科专科门诊
完
本文由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