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胆结石的发病与体质、饮食、疾病等许多因素有关,那么哪些人易患胆结石呢?
近些年来,胆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2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病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中年妇女发病率高达15%。有统计显示,妇女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比正常人高2倍。
出现这些症状时,请警惕腹痛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数小时后发生,疼痛常向右肩及背部放射。严重时疼痛加剧,老年病人可诱发心绞痛。
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大多数病人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伴有打嗝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发热及皮肤、眼睛发黄当出现此症状时,可能已发生了肝功能损坏,应停止吃油腻食物,到医院就医。若同时出现腹痛,则应停止进一切食物,立即就医。
并不是所有的胆石症病人都会出现以上症状,许多病人可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胆石症。若长期存在右上腹的不适感,医院进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这7类人应特别注意体型肥胖者
爱吃高脂、高糖食物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胖,而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5倍,20岁~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出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
不吃早饭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上班族早上起来就直奔办公室,早饭只好和中饭一起吃了。其实胆囊中的胆汁在经过一夜的浓缩聚集后,在早晨是胆汁浓度最高的时候,此时若没有进食,则容易使胆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浓度过高而析出,形成结石。
饭后久坐不动者
不爱运动、体力活动减少,胆囊肌的收缩力便会下降,胆汁排空出现延迟,这就容易造成胆汁郁积,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有些人喜欢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电脑,还要边看边吃各种零食,这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偏荤喜甜者
这类人通常会在平时摄入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沉积。
多次妊娠的女性
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郁滞,极易形成结石。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
这类人患胆结石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2倍,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女性,患胆结石的情况也明显增多,这可能都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
有家族病史者
有这种遗传基因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胆结石。
胆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无痛性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胆结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癌,而胆囊癌早期又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延误治疗。
得了胆囊结石,切还是不切?胆结石的手术指征一般来说不是说多大,而是看症状和并发症。
如果仅仅是查体发现的,很大,可它在胆囊的壶腹不会梗阻胆总管,而且也没有症状,那就没有必要做手术。
有些很小,但形状很光滑,在胆囊内位置容易改变,甚至发生梗阻,导致阻塞性黄疸等症状,这种类型就需要尽早做。否则易刺激胆囊,导致慢性胆囊炎和急腹症,如绞痛等。
在疾病初期,胆囊结石对人体的损害和功能的影响较小,部分病人可多年或终身无明显症状。
随着时间延长,许多患者体内胆囊结石逐渐增大、增多,结石对胆囊壁的长时间刺激将导致胆囊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形成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癌等病变。
特别是当较小的结石掉入胆总管时可引发化脓性胆管炎,甚至是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对于有症状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相比同样效果确切,但损伤小,恢复快。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做积极的手术治疗,但如果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因此,对于有症状、合并糖尿病等并发症以及怀疑有癌变的胆囊结石患者应尽快接受胆囊切除手术。
“关于更多健康问题,您是否还有很多疑问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专家在线为大家详细解答相关问题。
更多疑问可在文章下方留言,小编也会根据大家需求,争取一一为大家推送哒~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