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小鱼和往常一样,踏着金秋的朝阳,掠过阵阵微分,车莫明奇妙的颤抖了一下,自己觉得很奇怪,然后又一想,可能是昨晚没有睡好的缘故吧,可能是自己的错觉吧。晚上做了一宿奇奇怪怪的梦,几次被梦里怪诞的事把自己惊醒,早上匆匆忙忙安顿好孩子,草草的洗漱一把就往单位赶,精神有些的恍恍惚惚,还有点魂不守舍的状态。
“你们年轻人啊,能不能节制点呢。”蟹姐打趣的说,
“蟹姐,远不是那会事。”小鱼无精打采的说,然后就去擦摸自己的工位,突然,觉得又不对,平时是先给蟹姐她们擦摸了才给自己擦摸,今天怎啦这么反常呢。
这时手机响起来了,是妈妈的,她急忙接起来:“妈妈,怎了?”
“鱼儿,你回来吧,你爸爸心脏病犯了,快,快……”那头的电话断了。
小鱼又急忙给妈妈打回去“妈妈,你打电话吧。”
“已经打过了,救护车就要到了,鱼儿,开车慢点啊……”其实那时的父亲已经是在生命的边缘了。她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家里是救护人员在做着紧张的救护工作,看着就无望了。她撕心裂肺的喊道:“医院送呀!”
人们手忙脚医院,大夫肃穆地宣告人已经走了。
“嗡——”天旋地转,小鱼一下子昏死了过去,医院回到家里,自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当把父亲的灵堂布置好后,她匍匐在父亲的遗像前,久久不肯起来,生怕自己看见这个现实,她匍匐着能回想起父亲这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像貌,他的喜怒哀乐。三十年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那宽厚而特温暖的胸怀,坚强而可依赖的肩膀。打记事起,父亲就是自己的快乐,就是自己温馨的港湾,那年,春节时父亲手把手的教自己包饺子,熬皮冻,元宵节骑在父亲的肩上逛庙会看社火,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下雨刮风,父亲用单车带着她到学校,及校外学特长。那年,高中封闭学习,父亲怕她吃不惯学校的饭,经常骑车给她送饭,父亲做的一手好菜,也是因她才专研的厨艺,有精心制作的腰果虾仁,鱼香肉丝,色香味一点也不比饭店的差。那年,上大学时做过一次胆结石手术,医院陪护她,看着敖红了眼睛的父亲,她心里在滴泪,多次劝他回家休息,他总是憨憨的一笑说没事。那年,孩子蹒蹒跚跚刚回走路时,父亲把他钟爱的茶具全部收起,不再品茗,只怕把孩子烫着。父亲,高大如山的父亲,心细的让人惊讶,用无微不至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
父亲个子不是很高,敦敦实实,黝黑的皮肤,显得很是健壮,不多语言,未等说话,先见笑容,淳朴厚道,与人为善,和蔼可亲,孝敬父母,关爱姊妹,正可谓是楷模,多少年来一直是祖孙三代在一起共同生活,生怕老人有难处,尽心竭力地为老人着想,为妻子女儿着想,唯独自己总是把自己忽略了。前几年小鱼的祖父去世了,越发把祖母视为家中之宝,越发的关爱有加,在回迁楼时,专门要了两套相邻的房间,为的是好照顾生病的老母亲。父亲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品茶,酌酒,旅游,对茶具和厨艺更是情有独钟,闲暇时,带上母亲自助旅游,优哉游哉,随心所欲,由着性子游,跟着美景游,游出了情趣,游出了文化,游浓了感情。
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把时间锁定在年9月10日上午的十点多钟,把年龄定格在56岁。这突如此来的事件真得是把小鱼打蒙了,打傻了,她不知所措,就是一门心思的想着父亲怎就这样突然呐,心里实在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这时,众亲戚轮番的劝说她:“你妈妈心脏不好,受不了刺激,娃娃还小,你可得撑起这个家呀。”“爸爸不在了就全都靠你了啊!”她强忍着刺疼的心,她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晴天霹雳,撕心裂肺痛到极致,人人都说我要坚强我还有妈妈,我不能倒下,我懂,我逼迫自己挺住,以前我有后盾我有依靠我有最爱的爸爸我什么都不怕,现在我没有了,但我不能倒下,我还要做妈妈的依靠我要保护她,我要让爸爸放心,他要强了一辈子,他的女儿也不会让他失望。”流露出了坚毅与慈善,刚强与柔肠。
小鱼儿是个坚强的孩子,也是一个胸心开阔的孩子,也是饱受磨难的孩子。曾记得,在她生宝宝时,发现了炎症,为了防护婴儿,她硬是不吃药,忍着疼痛坚持了一天又一天,后来又发现了胰腺炎,真是疼上加痛,每天疼的死去活来,她还是坚持不吃药,大夫说快临产了,这时吃药不会影响孩子的,小鱼还是坚持不吃药,人们说你怎这样固执呢,她说这才正真体验到“父母为儿心不够”的箴言啊。临产时大夫说婴儿太大,顺产比较困难,建议剖腹产吧。她还坚持要顺产,要忍耐多方面的疼痛。她的坚强,坚强的让人吃惊,坚强的令人心痛,坚强出了坚强的人品。正如马克思所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她渐渐懂得,累的时候,自己扛,痛的时候,自己忍,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哭的时候,学会自我安慰。痛的时候,学会自己疗伤。无助的时候,学会勇敢面对。失败的时候,学会重拾信心。
三年中这个坚强的小鱼,最怕的就是父亲节。别人心里温馨的父亲节,就成了我哀思飞扬的日子,每年父亲节的时候,她都特别伤感,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想起了父亲在世的点点滴滴,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只存在在记忆里和梦里的时光,再也无法跟父亲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无论是触碰到啥都能浮现出父亲的影子,这天的她,绝不去看手机,那些祝福父亲的语句会深深的刺痛自己,只是背过孩子和大人不是泪水涟涟,而是呆坐角落,心口发痛,在父亲节多想给父亲倒一杯酒啊……父亲爱喝口小酒,生前没有少制止他,因为不让喝酒还真的闹翻过脸,他是那么的香酒,那么的馋酒,那么的恋酒,那么的爱酒啊,“父亲,天堂里有您爱喝的酒吗,女儿好悔好悔啊。”遗像前供一瓶山西的名酒,酒尚在,父亲却远去,永远的。
三年中这个坚强的小鱼,最怕的是自己的生日。每一次生日,都是一次生命的积淀,三十年的岁月催熟了人生,积攒了对岁月深层次的感悟,三十次的蛋糕和那碗长寿面,加深了父亲对女儿浓郁的情感。那精心制作的三十碗长寿面——那碗杂酱面,堪称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面,倾注了父亲最热烈的祝福和心愿。每一次吃到这碗面的时候,总有一种极其幸福的感觉,是父亲掌上明珠的宠爱,娇惯,舔犊的感觉,是一种心颤,心悸,还有些惶恐的感觉,她兴高采烈的不由自主的在朋友圈里发了“最美味的一直就是父亲做的一碗杂酱面”,然而,这种感觉戛然而止,凝固在了某一个时空。她把太原人叫杂酱面的面,深深的锁在心里,三年来,没有吃过任何的一种杂酱面,因为杂酱面成为了父亲留给的一种特别的礼物,触景生情,无法阻挡的思念,无法忍受的痛,撕心裂肺的痛,刻骨铭心的痛,生离死别的痛,永恒的痛。
一碗普普通通的杂酱面,感悟到的是父爱,品味到的也是父爱,世上最伟大而深沉的感情,羞于表达,疏于张扬的父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放下,包括被爱人的胸怀,父亲的爱可以羞涩,可以含蓄,可以霸道,可以粗暴,但天地可改,日月可换,父爱却是磐石,也是生日的那碗最美味的杂酱面,永驻心间。
父亲那碗最美味的杂酱面,伴随着三十个春夏秋冬,留下了无数的温暖和关爱,留下了无价的财富与宝藏,是家风的遗传,也是人品的遗传,那碗美味的杂酱面里有着人生的真谛与哲理以及做人的道理,因此,她继承了父亲与人为善的秉性以及敢于担当的品质。记得还是在搞对象的时候,一年的母亲节之际,买了两件毛衫,给妈妈的是服装城批发价大约八十来块钱,给未来的婆婆则是七百多的大品牌。觉得妈妈是自己人,经济实惠为主,而未来的婆婆算是客人,要高端大气,体现的是人情世故。俩个母亲两个态度,也说明父亲善待她人的教诲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与同事相处时,也是宁肯自己吃亏,把关心他人放到了首位,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总是向那碗最美味的杂酱面一样,用真情和完美去满足于人,这是那碗最美杂酱面的面品,高尚而坦荡的气度。
己亥年秋,小鱼查出了淋巴集结,本以为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也没有在意。当感觉疼痛难耐的时候,医院,大夫不客气的说,必须做手术切除。听了大夫的话,她两腿发软,差一点没有摔倒,医院大门前的旗杆下,禁不住的眼泪流出了眼眶。心里的恐惧,担忧,苦闷急于要对一个人叙述,才能释放这复杂的情绪。她想起了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小虾,电话里如何说的记不清了,只感觉小虾说稍等,开车立马就来。八零后的她目前成了家里的支柱,母亲的心脏一直是她担心的事,经常发生心悸,真的是常常挂念着,每天都必须在她的视线里才放心。女儿尚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她这时才真真体现到自己活的不仅仅是自己啊,万一有个好歹,生她的和她生的俩个女人可怎办呀。这时她明白了自己的担当和责任,不能病倒,不敢病倒,要挺起来为家人做依靠,还是那句话,坚强,坚强,再坚强。再一次拿起电话告诉闺蜜不用来了,她已经开车踏上回家的路,并再三的叮嘱她们不要到家,怕妈妈感觉到了什么。
稳稳情绪,回到家里向没事的人似的,与家人谈笑风生,这个角色的转换那得多大的意志力啊。吃父亲杂酱面长大的她不仅能品尝美味,还能体验出五味来,有苦自己悄悄的咽在肚子里。晚上和丈夫商量着做手术的安排,把孩子送到爷爷家,让妈妈出去旅游,丈夫请假……那一夜,她失眠了。她想啊想啊,想到了就要见父亲了,两年没有见,还是那么精神吗,还是那么乐观吗,还是那么贪酒吗,酒啊酒,不该阻止您喝酒来,还埋怨吗,埋怨也许能解脱一点自责吧。可是不行呀,母亲和孩子还有奶奶,公公婆婆与丈夫他们依靠谁呐,不能见您去父亲,原谅孩儿吧,还有未尽的责任和义务。天蒙蒙亮的时候,她迷迷糊糊的睡着了,隐隐约约梦见一碗杂酱面,晃晃悠悠飘在眼前,耳畔响起了父亲的声音:“鱼儿——,鱼儿——爸爸就这一碗杂酱面了!”醒来时觉得丈夫给她擦拭眼泪。
“做梦了吧。”丈夫问道。
“梦见了爸爸的那碗杂酱面了。”
“那是父亲在保佑你哩,一切会好的”。
“嗯,一切会好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