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绽放民族团结之花系列报道(三)
——拉孟
拉孟作为绘画世家传人自幼学习绘画熟练掌握了藏族唐卡噶玛嘎赤画派的传统技法技艺精湛,成果丰硕得到了同行和各级部门的肯定和嘉奖拉孟被评为了年度“中国好人”,他还先后荣获了中国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绘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成都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成都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他更是社区民族工作的优秀骨干。拉孟也是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员。近日,拉孟被成都市司法局授予二级人民调解员称号,是武侯区第一位二级少数民族调解员。一项项荣誉
是对拉孟发挥民族优势
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
的充分肯定
唐卡画派国家级传承人
15岁起采风画画
名动家乡
拉孟从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画,沙土、雪地成了他的画板,手指、树枝是他的画笔。他回忆说:“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下雪天,大雪洋洋洒洒的落在草原上,在上面画画再好不过了。”小时候的拉孟
15岁起,拉孟开始游走于各地观摩寺庙内的唐卡、雕塑、佛像绘画等等。时光荏苒,从童年到少年,拉孟走过了甘南、西藏、青海、云南等各地采风。采风后,拉孟总会回家练习一段时间再出发。这时,村上不少人开始找拉孟让他帮忙画画。从描形、琢刻、到研料、上色,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断从拉孟的手中诞生,拉孟的名气越来越大。拉孟喜欢盘腿坐在地上绘画
为学生筹手术费
四处借钱
年,成都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成立。吉福社区免费提供的教室,被拉孟和学生装扮得极具民族风情。“很多学生家里都很穷,他们远离家乡,教室里民族风情的装饰可以慰藉一下他们的思乡之情。”拉孟说道。年,学生秋云患胆结石急需手术,本是孤儿的她面对巨额手术费,打算放弃手术。此时的拉孟,虽一副作品就价值不菲,但由于唐卡创作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到了急用时,总是一下凑不够所需的款项。拉孟开始四处向朋友借钱,少则几万元钱,多则十几万。“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水电费、孩子们住宿的租房费、吃饭……各项都离不开花销,赶上作品没有创作出来或者没有卖出去,只能先向朋友借一点。”借到钱的第一时间,拉孟就带几个医院。“也不记得交了多少钱,每次都是四千、医院。”拉孟回忆说。因为本不打算让学生还钱,所以一开始就没计算过。
秋云的事情并不是个例,跟着拉孟的学生多了,事情也越来越多。孩子们有难处总会先告诉拉孟。拉孟说:“出门在外,孩子们找我帮忙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们。”拉孟说:学生80%都是我们藏族的,然后其他民族也有。学会了之后,第一个是他自己过生活就没有问题,他们也带学生跟我一样传承,(把)我们民族的一个瑰宝一直传承下去。在唐卡传承事业上
拉孟付出了很多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很多人不知道
还有另外一件倾注了他大量心血的事业
那就是促进藏汉民族的融合工作
这些年来
拉孟积极组织民族互动和交流
帮助解决纷争
也经常组织藏族的同胞
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汉族贫困户
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员
近日,拉孟被成都市司法局授予二级人民调解员称号,是武侯区第一位二级少数民族调解员。医疗问题、工程问题、交通事故……调解员的工作繁杂,拉孟不但做得井井有条,还归纳出了特效方法,即“油茶化解怨忿情,唐卡绘就和谐图”。在拉孟看来,矛盾双方,通常是由于语言无法沟通、法律知识片面等产生分歧,将小事放大,导致不必要的麻烦。而自己利用双语优势,可以帮助双方沟通,再自掏腰包给双方送上酥油和唐卡,就能有效化解矛盾。在吉福社区生活多年,拉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社会基层维稳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为辖区调解了大大小小涉及少数民族纠纷30余件,为社区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做好法治宣传引导、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拉孟又当起了“排头兵”,带领社区少数民族法治宣传队,深入小区院落发放双语法治宣传资料,积极引导群众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法规,更好保障自身安全,筑牢社区安全稳定防线,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学艺先做人,画画先正身”
正是源于在唐卡世界中的修行
才成就了今天的拉孟
无论是文化传承
还是藏汉民族融合事业的坚持
他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编辑丨仲丹审核丨佘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