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01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有时伴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及时确诊。少数单发的较大结石,在胆囊内自由移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个别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被称为无症状性胆结石。
02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使症状加剧。胆绞痛是典型的首发症状,多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厌油等,部分患者腹痛症状可于几小时内自行缓解。
03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04如胆囊结石嵌顿不缓解,胆囊积液合并感染时,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甚至胆囊坏疽。如胆囊结石较小,可通过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长期胆囊结石可诱发胆囊癌。
05Mirizzi综合征: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二、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01Charcot三联征:
(1)胆绞痛:部位多在剑突下和右上腹,呈持续性剧痛,常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这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内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内,引起菌血症。患者一般先表现为寒战,之后开始出现高热;
(3)黄疸:患者先表现为尿黄,可有浓茶色尿,接着出现巩膜黄染,然后出现皮肤黄染及瘙痒。梗阻性黄疸长期持续存在,可导致胆汁淤积型肝硬化,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02感染较重时,除了Charcot三联征,还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神志改变,统称为Reynolds五联征,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03体征:皮肤、巩膜黄染;剑突下或右上腹有深压痛,感染较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肝区可有叩击痛;胆总管下段梗阻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三、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01结石位于胆管末梢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肝区不适、轻微疼痛,位于1、2级胆管时,患者可出现肝区胀痛,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黄疸。
02体征:慢性期可有肝肿大、肝区叩痛;急性期合并感染时有剑突下或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四、诊断方法
01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筛查技术,其优点系快速、简便、经济,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在60-90%之间,且可以显示肝实质性病变。对于肥胖、胃肠积气的患者显示不佳,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结石易受胃肠道气体干扰,而术中B超则可避免这些因素,提高结石检出率。
02CT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三维CT重建,可用于肝管内结石或肿瘤立体定位、明确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肝脏体积、判断剩余肝脏功能及实施精准肝叶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检查手段。
03磁共振MRI特点为准确率高,能清楚地显示结石的分布、胆管有无扩张、狭窄、变异及有无合并相关的并发症,MRCP则有利于了解胆道分布、排除胆道阴性结石。
0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显示胆管扩张程度、走形、结石位置、大小和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组织病变情况,且在必要时可直接取活检,或者进行鼻胆管引流、取石等处理。
05术中胆道造影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肝内外胆管有无残留结石、狭窄、肿瘤等病变,如辅以网篮取石可有效减少残石率及术后并发症。
就诊科室,请到肝胆外科
(医院肝胆外科伍远维、黄耘摘编整理、李晓敏编辑,欢迎分享或转载并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