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是全球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胆石症更有呈增多的趋向。如此数量众多的胆石症患者,绝非依靠外科手术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应该是首要的。
胆结石按照其主要构成成分,一般区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大类,胆固醇性结石主要发生在胆囊,而胆色素性结石则多见于胆管系统,两者在其形成的过程上,有显著的不同。
(一)胆结石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胆结石,其形成的机制也不一样,目前医学界将胆结石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1.胆固醇结石
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胆固醇的含量达70%~90%,质硬,椭圆形或多面形,外观淡黄,表面光滑,剖面呈放射状胆固醇纹路,核心色素较多,X线下不显影,占胆结石的50%,80%的胆固醇结石在胆囊内。
(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电镜显微结构)
2.胆色素结石
以色素为主,质软易碎,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棕黑色或棕红色,剖面呈多层状,无核心,含钙少,X线下多不显影,占胆结石的37%,75%在胆管内。
(胆色素结石)
(胆色素结石电镜显微结构)
3.混合结石
胆红素、胆固醇、钙等多种成分混合,色泽,性状按其比例不同而不同,剖面呈层状,含钙多,X线下常显影,占胆结石的6%,60%在胆囊内,40%在胆管内。
(混合性结石)
另有一种黑结石,从里到外都是黑的,圆球形,剖面无特殊结构,并非纯胆红素,它的形成与蛋白网络沉积有关,占胆囊结石的6%。
(二)各类胆结石中的化学成分
胆结石中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称胆固醇结石,以胆色素为主要成分的叫胆色素结石,这两类结石最为常见,占全部胆结石病例的95%以上。这两类胆结石,胆固醇和胆色素含量有明显不同,在胆结石的切片上,胆固醇、胆红素和糖蛋白的含量分布构型也明显不同。
另外还有少见的胆结石类型,如碳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脂肪酸盐结石等,它们也都有不同比例的胆固醇和胆红素。
(碳酸盐结石)
各种胆结石中都含有胆固醇、胆红素、糖蛋白,另外还有少量的无机盐(钙、钠、磷、镁、铁、锰等),以及有机物胆汁酸盐、磷脂酸盐、脂肪酸盐等。
1.胆结石中的蛋白质
胆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胆石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结石内由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所形成的网状支架。胆石剖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胆石中的丝状纤维,类似粘蛋白的表观,特别是由蛔虫所引起的结石,此种纤维状物更多。
糖蛋白所构成的网状结构是各种胆结石的基质成分,其网孔与胆红素钙或胆固醇结晶沉淀微粒相当,因此推测这种网状结构,具有把沉淀微粒联在一起形成结石的作用。而在胆色素结石的胆固醇分布区见到糖蛋白形成絮片状结构,因此推测这种絮片状结构能使胆固醇结晶附着于胆色素层次间的作用。
除了糖蛋白以外,在胆结石中还可测出免疫球蛋白,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在部分色素性结石中可检出IgC和IgA,以IgG含量较多。结石切片用抗人免疫球蛋白荧光染色时,部分结石显示特异性荧光,主要是IgG和IgA。可以说明免疫球蛋白参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但其发病上的重要性如何尚未确定。
(三)胆结石中的胆红素与钙
胆红素具有羧基和亚氨基等配位基团,能与钙形成胆红素盐,钙是胆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胆汁中的胆红素很容易溶解于氯仿,但胆石中的胆红素不能溶解。用盐酸浸泡只能溶解一部分钙,随之有一部分胆红素恢复溶解于氯仿,说明有一部分胆红素与钙形成盐,另一部分胆红素和钙不能被盐酸、氯仿溶解,是结石的难溶部分。
用铬酸盐降解法、磁共振法、红外光谱、甲基分析、平衡膨胀法等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胆石中这部分能溶物质,一致得出的结论认为,它主要由胆红素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还有相当多的钙和镁,即使用强有力的解离剂也不能将钙、镁等金属离子全部除去。
因此认为钙等离子同胆红素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了牢固的配位结构,所以胆结石中的胆红素和钙很难溶解。
(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原因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的研究巳有近一百年历史,长期处在假说阶段。年Admirand和Small提出了胆固醇过饱和学说,得到广泛接受,但近十几年来研究认为,胆固醇结石形成,除了胆固醇过饱和外,还与胆固醇磷脂泡、促成核因子、胆囊运动过缓等因素有关。
以下多种因素影响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1.胆汁中胆汁酸盐减少
临床上经常见到回肠末端病变或回肠切除的病人,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增高,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也增高,血中胆汁酸和胆汁中胆汁酸盐减少。这是因为胆汁酸自肠道吸收域少从粪便排出增多,另外胆固醇类结石病人肝中7a-羟化酶活性降低,肝脏合成胆汁酸减少。
2.饮食
长期进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从胆汁中排出的胆固醇量增多,饱和度也增加。
3.年龄
胆汁酸的代谢与年龄的关系还不清楚,但是临床上可以见到,血中胆固醇脂的含量,胆固醇类结石的发病率,胆汁中胆固醇饱和程度都随年龄而俱增。
4.肥胖
肥胖者胆固醇结石发病率比消瘦者高,排入胆汁中胆固醇k+也增多。
5.性别
女性胆固醇结石发病率高,特别是妊娠期,胆囊排空迟缓,残留容积量大。但是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增高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騅激素对胆囊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使胆囊排空障碍,胆汁瘀积的结果。
(五)胆色素结石的形成原因
胆色素结石大多数在胆管内形成,胆管内的胆汁是在不断地流动着的,即使有胆红素钙沉淀,正常情况下也都随胆汁的流动而排入肠道不致形成较大结石。所以说胆色素结石形成需要一定条件。
1.胆管狭窄和胆汁瘀积
临床上经常见到,胆管结石多数伴有胆管狭窄,在狭窄胆管的上段积满结石,胆管狭窄使胆汁流出受阻,胆汁瘀积,有利于沉淀的微粒聚集成石。另外胆道运动障碍使胆流变缓也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条件。
2.致石核心
50%~70%的胆色索结石都有核心,其核心大多数为蝈虫残体和蛔虫卵,此外还有细菌、胆管脱落的上皮细胞、缝线等。
3.胆道感染
胆管感染可造成胆管急性狭窄、胆汁瘀积,细菌死体、脱落上皮细胞可成为结石核心,胆汁感染使胆汁pH值下降,胆汁成分改变,激活β-葡萄糖醛酸苷酶,增加糖蛋白含量和IgG、IgA含量,这些都利于胆石形成。
(六)黑结石
关于黑结石目前命名和归属都不一致,国外有文献将胆色素结石分为棕色色素结石和黑色色素结石,文献中的胆色素结石主要是指胆管内的棕色色素结石,欧美国家报告的胆色素结石多指胆囊内的黑色结石。实际上不管是胆管内还是在胆囊内都可见到这种黑结石,含胆红素较低外观呈黑色。
其中的金属离子与胆红素胆石也不同,前者Cu、Fe含量高,其色素可能是四吡咯物质的聚合物。常见于有慢性溶血性疾病或有慢性溶血现象如心脏瓣膜病,肝硬变病人的黑结石发病率高。
原发性胆囊中的黑结石体积小,不随时间而增大,但数目可增多,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无关,病人胆汁中的胆固醇多呈不饱和而胆汁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因此认为黑结石的形成与胆固醇类结石和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机制不同。但其成石机制仍不清楚。
Wosiewitz比较黑结石和胆管里的胆色素结石的不同点:①胆管内的色素结石X线检查均阴性,而胆囊里的黑结石有28%X线检查阳性;②透X线的黑结石以硫为主要金属离子,不透X线的黑结石主要是磷酸钙和硫酸钙,不透X线的胆管色素结石主要是胆红素钙。
(七)胆宁片对于胆结石的良好治疗作用
肝内外胆结石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及治疗长期以来是肝胆外科治疗的难题。其治疗传统以手术为主,虽然疗效确切,但因创伤、风险大,费用高,手术后复发率高,部分患者每隔一段时期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如何预防胆管结石。
胆宁片其主要成分为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等中药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引起的右上腹部隐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等,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结石等疾病。胆宁片能够较快的缓解胆道结石及炎症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减轻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进食减少等症状。
而且,胆结石手术及治疗后容易复发,部分患者每隔数年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胆宁片具有减轻和控制胆道炎症,改善胆汁的性质和通畅游离,可明显预防胆道结石的复发,延长胆结石的复发周期。
参考文献:
[1]张圣道,胆结石分类、成因及易患人群预测.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医院,-01-01.
[2]ParkYejong,HwangDaeWook,LeeJaeHoon,SongKiByung,LeeWoohyung,KwonJaewoo,KimSongCheol.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insitusambiguouswithgallbladderstoneswithbiliarypancreatitis:Reportofacase.[J].Annalsofhepato-biliary-pancreaticsurgery,,25(Suppl1):
[3]岳志华,孙会敏,田颂九.人体胆结石成分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5(08):-.
[4]YangMingfang,ShiYu.Diagnosticvalueofultra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