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美国研究统计了13万因为心脏病发作而住院的人,发现7%的患者在发病时胆固醇处于正常水平。
换句话说,大多数心脏病的发作发生在指标正常的人群里。有没有搞错?哪个“专家”定的指标?
正常与不正常长期以来,美国医学界把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定在5.毫摩尔/升以下,异常范围定在6.毫摩尔/升以上,5.~6.毫摩尔/升是边界水平。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学会ACC把正常范围下调到.9毫摩尔/升。虽然这样一下子多了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但是距离充分预测心脏病发作还差得远。为什么不把标准设得更严格一些,这样达标的人就不用担心心脏病了?因为如果再往下降,大多数人就不正常了。这无疑增加了全民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开销。实际上仅这一项就足以使美国的医保破产。(当然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0成本的素食选项。)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人的健康状况: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病的,不正常的。指标正常并不一定真的正常。零风险胆固醇标准那什么样的胆固醇标准才能真正反映健康,也就是预测0心脏病风险?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专家小组的评估,总胆固醇要小于.1毫摩尔/升。多项临床研究还表明,要把心脏病的风险降到最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要低于1.8毫摩尔/升,甚至更低(1.3毫摩尔/升)。
对野生动物和特殊人群的研究可能给我们一些参考:
野生哺乳类的总胆固醇在1.8~3.6毫摩尔/升之间,多半低于.8毫摩尔/升。
野生灵长类的总胆固醇在.8~3.6毫摩尔/升之间。
现存的部落人群的总胆固醇也在.8~3.6毫摩尔/升之间,大多数低于3.1毫摩尔/升。
而健康新生儿的总胆固醇是.8毫摩尔/升。
由此可见,总胆固醇低于.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毫摩尔/升并不是一个过分的预期。
胆固醇与心脏病胆固醇升高会促进动脉硬化,继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而心脏病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口最重要的死因。当总胆固醇高于.1毫摩尔/升,心脏病的风险提高11%;高于5.毫摩尔/升,风险提高18%;高于6.毫摩尔/升,风险提高3.5倍;高于7.毫摩尔/升,风险提高7.5倍。在美国黑人人群中有一个有趣的基因变异,其携带者的总胆固醇从普通人的平均5.6毫摩尔/升降到.5毫摩尔/升,LDL-C从平均3.6毫摩尔/升降至.6毫摩尔/升。并且,携带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了89%!可见,降低血液胆固醇就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除了心血管疾病,胆固醇升高还会提高乳腺癌、不孕症和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那么,“好的”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呢?在人体内,HDL负责把胆固醇从全身运回肝脏。这就好比垃圾车:当垃圾多的时候有很多垃圾车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垃圾不多就不需要很多垃圾车了。此外研究发现,HDL在被氧化以后,也会促进动脉硬化。因此HDL-C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降低总胆固醇和LDL才是关键。如何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显然应该降低胆固醇的摄入和合成,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咯。多项研究表明,遵循零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高纤维的纯素食者,其总血胆固醇和LDL指标都显著较低。这些指标随食肉—食鱼—蛋奶素—纯素的趋势递减。俄国生理学家Anitschk是最早发现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间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发现,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摄入鸡蛋黄后,会出现动脉硬化。当时人们已经知道蛋黄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胆固醇。作为哺乳类的一员,人类并没有脱离这个规律。研究发现,累计摄入蛋黄越多的人,颈动脉硬化的情况越严重。蛋黄摄入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堪比吸烟。但是,美国年膳食指南取消了对胆固醇摄入量的限制!很多专业人士甚至公开推荐吃鸡蛋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关于其幕后的利益冲突和美国年膳食指南最终版的大逆转,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想强调,动物性食物和高脂食物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降低胆固醇,预防和逆转心脏病的最佳饮食方案是低脂(无油)纯素。在一次关于控制冠心病方案的圆桌讨论中,著名心脏病专家WilliamC.Roberts说:“血管硬化的原因是血液胆固醇不正常,主要由于摄入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如果我们都遵循植物性饮食,我们就不需要这次讨论了。”我国的胆固醇/心脏病形势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总胆固醇处于上升趋势。从年到年,男性总胆固醇从平均.65毫摩尔/升升高到.96毫摩尔/升,女性从.0毫摩尔/升升高到5.35毫摩尔/升。而0世纪70年代,我国平均总胆固醇仅为3.3毫摩尔/升。我国总胆固醇正常范围基本上沿袭了美国的旧标准,即5.毫摩尔/升为正常,6.毫摩尔/升为异常。也有人把正常值定在5.7毫摩尔/升以下,异常值定在5.7毫摩尔/升以上。显然,约半数国人的胆固醇都不达标。即使达标了,根据文首的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仍然很高。在心脏病是我国头号杀手的背景下,强调低脂纯素的养生理念尤为重要。现任美国心脏学会主席KimWilliams是位严格素食者。11年前他的饮食不含红肉,但是包括鸡和鱼。他的LDL胆固醇一度达到.毫摩尔/升,纯素6周后降至.3毫摩尔/升!他说:我不介意死亡,只是不希望死于自己的错误。逆转心血管疾病·吃蛋=吸烟?颈动脉硬化是导致脑缺血乃至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瘫、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0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吃蛋和吸烟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科学家通过颈部超声探测,测量了受试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并仔细调查了他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每周吃多少蛋?吃不吃蛋黄?吃了多少年?每天抽几包烟?抽了多少年……吸烟或吃蛋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关系图结果发现,一个人一生中吃蛋黄的数量越多,他颈动脉硬化的程度越严重。而吸烟和颈动脉硬化也有类似的关系。
结论:吃蛋堪比吸烟!
鸡蛋:高血脂,怪我咯蛋黄是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血液胆固醇(血脂)的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直接相关。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蛋可以提高0年里的死亡率5%。也就是说,吃蛋会短命!最新的—00美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个人应当尽量避免从食物中摄入胆固醇(参考第一章)。除了鸡蛋,鱼、虾、肉、奶都是胆固醇的食物来源。因为人体没有分解胆固醇的能力,如果在自身合成以外还摄入胆固醇的话,将导致胆固醇的浓度升高。即所谓高脂血症。血脂高了,如何降低呢?大家都这么说:有病就吃药!它汀类药物是控制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酶。药物的发明者是这么想的:既然胆固醇可以合成,又可以摄入,但是不能排出,干脆我们就不要合成了。用一个药把我们合成胆固醇的器官——肝脏关掉,每天只需要从动物性食物里面摄入一些胆固醇就够了。这样既可以吃肉,又可以不得心脏病。两全其美!这种想法显然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拥戴。第一个上市的它汀类药物——利普妥,上市后1.5年的累计销售额达到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药物中最畅销的。因为全世界人都是这么想的,既要吃肉,又不要得心脏病。但是它汀类药物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持续地吃。因为一旦停药,我们的肝脏又开始合成胆固醇,我们的血脂又上去了。所以我们必须天天吃,一直吃到最后一口气。这类药是药厂最喜欢的:因为很多人在吃,还要吃一辈子,这样利润才高呢!但是患者的想法不同,每天都吃一种药,他们会担心副作用。医院MayoClinic对15万没有糖尿病的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服用它汀类药物可使患糖尿病的风险提高50%!另一项研究发现,服用10年它汀,女士患乳腺癌的风险提83%~97%!除此之外,它汀类的常见副作用还包括肝损伤、脑损伤、肌肉损伤,甚至肌肉溶解症。看来吃药的副作用蛮大的。膳食纤维帮助胆固醇排出有没有不吃药的方法降低胆固醇?虽然不能分解,但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天生自带的途径可以排出胆固醇!这就是肠肝循环。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时,肝脏把多余的胆固醇拉出来,通过分泌胆汁的方式储存在胆囊里。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酸(胆固醇的另一种形式)和胆红素(血红素破坏后的产物),还有少量的胆碱和脂肪酸。在消化的过程中,胆汁被排到消化道里,帮助脂肪类物质的吸收。如果没有膳食纤维的干预,胆汁中的胆固醇95%以上都在小肠末段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回到肝脏。这就完成了一轮肠肝循环。我们的食物如全谷类、根类、蔬菜和水果富含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们在吸收水分后变成胶状物质。胆固醇,尤其是胆酸,在“陷入”胶体之后,重吸收就变得比较困难,于是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饮食中的胆固醇和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排出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改善血脂有利的饮食是高纤低胆固醇的饮食。如果我们的饮食是相反的,高胆固醇低纤维,那么肝脏辛辛苦苦排出来的胆固醇又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同时还加进去新摄入和新合成的胆固醇。这样随着每一圈的肠肝循环,我们血液里的胆固醇越来越高,肝脏的负担越来越重,肝脏分泌的胆汁里胆固醇浓度越来越高。长期下去,胆囊里面就可能形成胆结石。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还有一些胆红素。胆结石与草酸、钙没有半点关系,不要又冤枉了菠菜和豆腐……为了避免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也为了预防胆结石,最好的饮食是高纤维低胆固醇的饮食。高纤低胆固醇的饮食下面这张营养成分表把一些代表性的食物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面1/3是动物性的食物,鱼、虾、肉、蛋、奶;中间1/3是植物性食物,蔬、果、谷、豆;下面1/3是高脂肪的植物性食物。部分食物所含营养元素对比表我们发现:
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而动物性食物都有胆固醇;
除了植物油,植物性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而动物性食物没有膳食纤维;
而能够刺激身体合成胆固醇的饱和脂肪,含量最低的是中间的蔬、果、谷、豆。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数据比较,对降低胆固醇,对我们的血管最好的食物是中间的蔬、果、豆、谷,即所谓低脂素食(加粗部分)。
低脂素食能不能降低胆固醇?低脂素食和它汀哪一个降胆固醇的能力更强?
研究者把高血脂的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吃它汀;一组进行低脂素食。四周之后比较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变化。结果四个星期以后,两组志愿者的LDL胆固醇都下降了30%左右。
也就是说低脂素食一个月,就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降低胆固醇30%!
看来降低血脂不是什么医学难题。
01年,我国做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评估最全面、代表性最强的血脂异常调查DYSIS-China。该研究包括了全国个省市的1家3医院,超过名临床医生参与,纳入例门诊患者。
结果显示,这些患者中87%采用了它汀类药物治疗,但是只有0%~60%的患者血脂达标。
在普通人群中,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约.3亿人,冠心病死亡率以每十年30%的增幅上升。
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中,血脂异常的比例也高达5%!
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放下你每天吃的那个鸡蛋,或者一块肉的问题。
我们在面对的是一个正在一年一年快速侵蚀我们改革开放成果的全民健康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主动斩断疾病的根源,关掉水龙头,医院,也治不好我们的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