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图片来自网络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
胆结石的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痛感波及肩和背部,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饮酒或剧烈运动后。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引起胆囊、胆管的慢性炎症,诱发胆囊、胆管癌变。
造成胆结石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静少动
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
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餐后零食
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6.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胆结石,“三高”食物是祸首
“我国约有7%的人正经受胆结石之苦,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吃过多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多,从而析出形成结石。进食不规律,造成胆汁淤积,也为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此外,不注重卫生、滋生蛔虫等寄生虫病也会诱发胆结石。
不少人存在以下误区,从而耽误了治疗:
误区一:小的或单个胆囊结石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小结石易卡在胆囊管或掉入胆总管,诱发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建议小于1厘米胆囊结石、无症状胆囊结石,要定期复查;胆囊结石达到3厘米以上必须手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需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易引起胆管梗阻、炎症,需手术治疗。
误区二:溶石治疗和体外碎石取代手术。不少患者对“切除胆囊”心存恐惧,总想选择保胆的治疗方法。但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除病灶,日后更容易复发。而且,溶石治疗对胆色素或混合型结石疗效并不明显,碎石治疗会增加结石流入胆道或胰腺的风险,进而造成更严重的疾病。
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者及多次妊娠的女性,都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忌油腻、高蛋白、甜食和刺激性食物;规律生活,经常运动、避免发胖;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
搭起患者与专家间的桥梁
是您看病就医的最佳选择
预约专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