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再好的食物也要控制总量,“过量摄入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还加重了胃的负担。喝酒有害健康,能不喝就不喝。用茶来代替其他含热量的饮料能帮助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所以亲友聚会,喝茶是很好的选择。
许多节日食物都是高脂肪、高糖,或者由精制碳水化合物制作的。痛风、高血糖、胆囊炎/胆结石人群在春节期间应控制风险食物的摄入,另外,节日的食物通常缺乏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与粗粮,对于可能便秘的人,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肉类和精米白面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粮。
偶尔吃腌制食物不会致癌,对于剩菜,“致癌物”也不需要纠结,但腐坏变质还是要特别注意的。反季蔬果也可以正常吃。“自酿酒”、“土法酿酒”的发酵过程并不规范,所含杂醇通常更高,可能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无疑是最盛大的节日。而春节的核心,大致就是吃吃吃。但如今春节的主题已经不仅限于“吃得好”,如何吃得好又健康,才是核心。以下是三条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一、再好的食物,也要控制总量平日工作的时候多数人能保持较为规律的饮食——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不吃早餐或者夜宵加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方式。食物的种类和总量,往往跟自己的身体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在春节期间,这个平衡往往被打破,处于“异常”的状态——一天几个饭局、亲友聚餐大吃大喝、各种零食花样体验……不知不觉中,就吃下了很多食物。连续一段时间“过量摄入食物”,问题不仅仅是“节后胖三斤”,而是打破了身体的平衡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胃的负担。一个假期,足以让身体发生明显变化。如果身体强壮,经得起折腾还好,如果不是那么强壮,就有必要小心谨慎了。二、少喝酒、多喝茶一到传统节日,酒就成了一种难以绕过的社交媒介。“喝酒有害健康,能不喝就不喝”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亲友相聚,喝酒助兴也是传统。喝酒不是目的,活跃气氛才是目标。所以,不妨掌握以下几条原则:尽量少喝;可以邀请别人同喝,但不劝、不拼、更不逼别人喝;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哪怕只是“尝了一口”;如果有人喝醉,必须有人安全送到家。相对来说,茶是比较健康的饮品。用茶来代替其他含热量的饮料,能帮助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所以亲友聚会,不妨以茶代酒(甜饮料),过一个健康春节。三、避免乐极生悲,四类人尤其要小心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不是几顿饭或者几天的饮食决定的,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人来说,“作”几天之后恢复正常饮食,一般也不会有问题。不过对于一些特定状况的人,一次的放纵就可能超出身体的负荷从而“乐极生悲”。痛风人群:海鲜和动物内脏、大鱼大肉、酒精、高糖,都是诱发痛风的高风险因素。过节期间的大吃大喝,有可能是多种因素“联袂发难”,中招的几率大大增加。高血糖人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过高是致命的。传统的零食和饮料中,有许多都是高糖的食物,一不小心就中招了。所以,对于各种传统零食、饮料、果汁甚至高甜的水果,都应该保持“浅尝辄止”的态度。胆囊炎/胆结石人群:许多节日食物都是高脂肪、高糖,或者由精制碳水化合物制作的,尤其油炸食物和各种糕点,都是引发胆囊炎或者胆结石高风险食物。便秘:对于一般性的便秘,通过合理的饮食,尤其是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缓解。但是,节日的食物通常以肉类为主,严重缺乏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与粗粮。对于可能便秘的人,有意识地控制肉类和精米白面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粮,对于避免便秘至关重要。四、破除谣言,才能愉快地吃毕竟,春节是一个休息享受的假期。注意饮食健康,是为了避免伤害身体而不愉快。而破除谣言、科学理性地看待事物,能让我们免除顾虑,吃得健康也吃得愉快。下面解析几条常见的误区:误区1:腌制食物致癌不能吃?各种腊味、腌制食物,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年的味道。而关于它们“致癌”的说法,又让人们纠结不已。腊味食物是“加工肉制品”,确实被分为1类致癌物。这个“1类致癌物”的意思,是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它们“能够增加癌症风险”,但并不衡量能够增加多大的风险。根据WHO的评估结论,每天吃50克以上的加工肉制品,常年吃,会让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8%。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大概在2%左右,增加18%大致相当于2.4%。也就是说,不吃加工肉制品的人,一生的大肠癌风险大约为2%,而每天都吃50克以上的腊味食品(或者其他加工肉制品),最后的大肠癌风险会增加到大约2.4%。这个“增加”确实存在,但如果只是偶尔吃点腊味,增加的风险也是微乎其微的。其他腌制食品的“致癌”也是类似的情况。误区2:剩菜致癌不能吃?关于“剩菜致癌”的说法很流行,这种说法通常是说剩菜产生的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肉类食物在放的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亚硝酸盐,而蔬菜类能够有一些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但是跟存放的温度和时间有关。一般而言,大家把剩菜放在冰箱里,也就放一两天,随后会吃掉或者扔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很少,完全不值得纠结。对于剩菜,更重要的是长菌腐坏。即便是放在冰箱里冷藏,细菌依然可以缓慢地生长起来。过年期间食物丰富,容易出现剩菜在冰箱里放很多天的情况。“致癌物”不需要纠结,但腐坏变质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误区3:反季蔬果含激素不能吃?过年期间,总是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对于维持饮食均衡变得非常重要。冬天许多水果是我们常说的“反季蔬果”。有人担心反季蔬果用了“植物激素”会危害健康,这完全是对反季蔬果的误解。不管是依靠长途运输、长期保鲜储存、还是大棚种植,反季蔬果的物质成分跟常规蔬果也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某些营养成分多点少点的问题,可能跟风味口感有关,但跟安全性无关,跟营养的关系也不大。误区4:纯粮酿造的酒才是粮食精华?很多人知道“喝酒有害健康”,但又鼓吹纯粮酿造的酒是“粮食精华”,不仅无害反而有益,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酒对健康的影响,来自于其中的酒精以及其他杂醇。实际上,不管是“纯酿酿造”还是“食用酒精勾兑”,其中的酒精都是通过粮食发酵而来的。只要是酒精,对于健康都有同样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推崇的“自酿酒”、“土法酿酒”,其发酵工艺过程缺乏很好的掌控,后续往往没有规范的蒸馏操作,所以所含杂醇通常更高。一些杂醇对健康的影响比酒精还要更大,这也是有时喝“自酿酒”“土酒”更加“上头”的原因。简而言之,如果喝酒,一定要适可而止。对于那些自酿酒,更要小心。本文编辑:ambergchen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 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春节了,给家族群来一次“大扫除”,一次说清30条高频谣言清华大学团队破解人脸识别,安卓手机不如苹果?十二点出生的孩子更壮实聪明,因为正午“阳气”最足?波音数据揭惊人秘密:65退休只能再活2年?更多健康问题,问较真妹点我提问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