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胆结石症状
胆结石术后
胆结石原因
胆结石中医
胆结石排石
胆结石费用

于月仙ldquo谢大脚rdquo

来源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三月风》杂志

详情请阅《三月风》杂志年第3期

于月仙比弟弟于英杰大12岁。从弟弟8岁患上脊柱侧弯起,治病、走出残疾阴影、直至成为一名作家,于月仙总是站在弟弟身前,为他遮风挡雨。

于月仙

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2班,现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自小喜欢文艺表演,擅长书法绘画、跨界主持和朗诵等,代表作为《乡村爱情》系列剧。

“请问这是于老师……”话还没说完,木门内伸出一只手,指向隔壁,似乎习以为常。隔壁是一屏透明的玻璃门,外罩一排垂落的塑胶门帘,透出朦胧的亮光。

北京海淀某商厦二楼的角落里,没有任何标记,自然不会有人想到这里就住着位女明星——“谢大脚”于月仙。开门的是她的弟弟于英杰。进门右转,欧式沙发上已经端坐着于月仙。红色鸭舌帽,一身连帽休闲运动装,脚踩白色运动鞋,没有化妆,显得十分清爽。

和她最出名的荧屏角色“谢大脚”相比,半居所半工作室里悬挂的水墨画,绿色的复古台灯,桌上黝黑发亮的弥勒以及墙角玻璃房里不知年岁几许的大龟,跳脱着勾画出一个迥异固有认知的形象。

这种意外的反差,在于月仙的其他履历中并不罕见。

乡土与仙气

年中秋节,天空下着细雨,“象牙山”的大脚超市里,谢大脚站在C位,被《乡村爱情》的许多演职人员簇拥着拍杀青合影,为第12部系列剧画上句号。

这部中国迄今为止最长寿的季播剧、驰名东北亚的收视之王《乡村爱情》,从年开拍至今,已经历经整整13个年头。作为女主角之一、乡村爱情的灵魂女神,谢大脚凭着热情和泼辣,游走在东北F4天团之间,上演了一幕幕乡村爱情的圆舞曲。捧着小镜子抹口红,戴上一双招牌红色手套,她又能化身象牙山潮流博主,在村里谈笑风生、牵线搭桥。

她既是超市老板,是红娘,是象牙山一枝花,又是人人都爱的大脚婶。活跃在东北黑土地,扎根在许许多多观众的心里,甚至到了人人皆知“大脚”而不知其本名的程度。

《乡村爱情》之前,于月仙拍过不少戏,国产警匪剧《生命的祭坛》是她的第一部戏,她还参与了由赵本山自导自演的《马大帅》系列剧。20年前的爆火剧《西游记后传》里,她是一个和佛祖转世谈情说爱的妩媚女妖——陈五真,多年以后,仍因角色惊天的美貌而被网友赞叹。再往前,98版《水浒传》中,于月仙也有一个小小的角色,在全剧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饰演“金翠莲”,因貌美而被欺占,以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替她行侠仗义。

年轻角色的自带仙气,乡土角色的接地气,构成于月仙演艺生涯的两端。

可无论角色气质如何,性子豪爽的于月仙似乎都不甚在意。毕业于中戏表演系92本科班的她,常常因为“谢大脚”一角太过深入人心而被忽略科班演员的出身。自小长在内蒙古赤峰的大草原,也没少被误认成地道的东北人。她一直把同乡也是前辈的斯琴高娃看作自己向前的标杆,继续探索演艺之路新的可能。可戏里戏外,观众看不到的角落里,生活的水流缓缓没过,早已将她包围。

没用的东西

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降生的于月仙,一出生在家谱上就没有姓名。

她还有两个妹妹。和她一样,在爷爷奶奶嘴里,从小她们就被统称为“没用的东西”,迟早是“泼出去的水”。进不了堂房,出不了大院,童年被封锁在家院里,像是一个不能提及的秘密。

直到12年后,全家的小太阳、老于家的“户口本”于英杰来到人世,让全家人都成了围绕他旋转的行星。于月仙是老大,自然就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可只要有人犯了错误,第一个被责罚的却是她。因为父亲认为是她没做好榜样。这样委屈无助的时刻还有很多,她常常被戳脑门,可“不论被谁戳了脑门,戳的力度有多大,我都往后一倒就起来,然后等着被戳下一下。”

年,于月仙职高毕业,因为表现优异留校当了老师。端上“铁饭碗”在当时可是人人钦羡的好待遇,父母对此自然满意。工作的第5年,于月仙的人生迎来最重要的转折点。

她要考大学,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一切都源于7岁时报考杂技团被成功录取,却被全家人以“女孩怎么能抛头露面”一致反对而激起的艺术火苗,不灭不熄,到了22岁这一年,终于从心底卷土复燃。

那个年代的小城里,没人知道中央戏剧学院,更没人知道什么叫表演,“当演员就是一件做白日梦的事”。何况去北京,家里不仅要多一笔开销,还少了一份收入。于月仙把梦悄悄藏在心里,为了备考,她去车来车往的桥洞里练声乐,在买菜经过的树林里练形体,在关了灯的教室里练台词,躲到没人的卫生间练表演……

专业考试那天,上完课,开完班会,她赶着把学校的工作都做完才连夜坐上了开往通辽的火车。第一场考试已近结束,她来晚了。为了心中难以停息的向往,于月仙愣是推开考场的门,争取到了最后一名候考的机会。

专业考试的合格证寄回赤峰老家,第二天,于月仙就被调去学校的收发室“看大门”。校长还跑到父亲单位告状。工资被父亲没收,那一天回家,没等到开灯,父亲的巴掌就扇了过来。于月仙没有哭,看大门怎么样,不支持又怎么样,她始终没忘记还有全国文化课的高考在等着她。她接受了“看大门”,还在补习班老师的免费帮助下复习了整整82天。

录取通知书是中戏主管招生的姬处长亲自送来的,这一次,再也没人能拦住她了。

中戏表演系92本科班里,因为年纪比其他人都大,工作经验也丰富,于月仙成了黄海冰、毛孩等同学的班长,也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当时的团支书张学松。毕业后,一起漂在北京,一起去天津,住地下室,也睡过仓库,靠着一部部地接戏,一点一滴地积攒,赤峰的家里一一添置上了曾经安不起的座机,买不起的冰箱、电视机,于月仙也越来越把整个家庭的重担一肩挑起。

拯救“户口本”

年,对于30岁的于月仙来说,是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一年。

小她12岁的弟弟于英杰,身体状况已经坏到不得不手术的地步。

从8岁到18岁,脊柱侧弯发展到度,肺活量低得只有常人的一半,说完一句话要倒好几口气。走路有时得扶着走,否则胸腔就会磨出血。10年来,这个有着不死癌症之称的脊柱侧弯,不断挑战着整个家庭对于磨难的忍耐力。

查不出病因,试过能试的一切方法,弟弟的背还在不停增加弧度。父亲定制的“钢筋背心”也没能拦住向下弯曲的趋势。治疗像是个无底洞,拖拽着一家六口。绝望时刻,母亲不停地落泪,父亲甚至说出“不如死了算了”的话语。

作为长姐,于月仙拍戏之余却从未放弃为弟弟求医,终于在年机缘巧合下医院,可治疗难度却大到让人摇头。当时已知攻克的最大难度是度,度的脊柱侧弯,在治疗乃至研究上都是前所未见的。这也意味着中间整整46度,几乎是一个空白。手术,可能无法走下手术台。可“不手术,两年后不死也是个高位截瘫。”

一边是年迈父亲的无措和母亲的哭泣,另一边则是于月仙和弟弟两人悄悄商议后做的生死博弈:

“赌一把,

一旦上手术台没回来,所有的指责我担,

如果坐轮椅了,这辈子我养你。”

手术前,于月仙扛过了所有最困难的部分。她看着弟弟全身侧弯的骨头要靠这样的方式捋直:头颅两端钻孔,穿过钢钉拧紧螺丝,从上身打到腿部,再悬挂上70斤的秤砣……整整30天,仿佛能听到骨头被拉扯的声音,她能做的就是抻着秤砣,像托着生命线一般,再缓缓松手。她还买来一堆彩色墨镜,让躺在病床上只能微微转动脑袋的弟弟,尽可能看看不同色彩的天。为了筹措手术费的巨款,她更是豁出脸面跑遍北京历经人情冷暖,终于凑齐了沉甸甸的10万救命钱。

弟弟被推进手术室,那场14个小时的手术,姐弟俩终生难忘。等在手术室外的那个夜晚,谁也不知道于月仙有过怎样的煎熬与挣扎。好在,背部贴上巨大“创可贴”的弟弟被推了出来,主治医生也竖起大拇指,无声地宣告着手术成功的消息。紧接着,第二次手术,8个月的石膏定型恢复,弟弟以前的身高只到于月仙的下巴,一年后已能够到脑门儿。不用再歪扭着走路,不用再担心恶化的痛苦,弟弟终于挺直腰杆,站起来了。

草原额吉

于月仙没有孩子。

三年前,47岁的她站在《演员的诞生》舞台上,搭档陈小纭、王俊凯扮演《唐山大地震》中的母子,虽被评价“演技炸裂”,但她却直言挑战很大,她不知道母亲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当年为了弟弟做手术,

于月仙和丈夫张学松为此取消了婚礼。

她拿出全部积蓄,

手术前还下了一个更大的赌注,

“为了弟弟未来,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孩子?”,

丈夫心中了然,

“没关系,

大不了我把我小舅子当儿子养。

我们绝不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虽是生死一线的安慰之语,可此后夫妇俩却将这份承诺里的呵护变成了习惯。父亲胆结石、心脏病,母亲严重骨质疏松,还有糖尿病,家里唯一的“户口本”弟弟,因为曾经残疾仍将自己封闭,现实的压力如小山般堆聚,“总得有人管,你不管给他(弟弟),他怎么办?”操着一大家子心的于月仙,像一匹小马,牺牲了自己的小家,任劳任怨地拉着全家向前走去。

年5月,于月仙和于英杰携新书《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医院和当年治病救人的邱勇医生(左三)合影。

弟弟手术后的10年里,结婚,生子,她和丈夫张罗筹划;融入社会找到价值,他们拉着弟弟参加公益从志愿者做起。2万多人的公益演出舞台,弟弟也能站上去抬头挺胸地说几句。年,弟弟于英杰著成《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一书,他在书里写下自己和姐姐战胜病魔的点滴,期待给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带去勇气,“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医生给的,也是我大姐给的。”

电影《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讲述了一位善良坚韧的草原母亲与一双视障儿女的温暖治愈故事,因难能可贵的少数民族和残障儿童公益性主题引起业内外称赞。

“我是草原的孩子,

这片草原,

就是我的额吉……”

额吉在蒙古语里是妈妈的意思。年,在辽阔的巴彦查干大草原,生长于斯的于月仙,扎上头巾,晒黑脸庞,在她自导自演的处女作《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里,成了两个视力障碍孩子的额吉。色盲少年阿云嘎和低视力妹妹阿娜尔,在草原母亲“贫门出孝子,骏马出良驹。我们就算穷,也要穷得有骨气”的教诲里,找回成长的方向。

年1月,于月仙自导自演的处女作《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在北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母亲的力量”全球首映礼。

不久前,电影《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在北京举行了“母亲的力量”主题首映礼。10年前一起拍摄的小演员们,不少都来到了现场。有的孩子脚磨起泡生脓包却依然坚持拍摄,有的受凉一天吐4次也不休息,还有的10岁不到,就能“单骑”驰骋草原50公里无人区……这些拍摄中的小花絮,于月仙在现场细细道来,让人感动不已。

对于特殊群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gse.com/djszz/15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