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桂林山水历史
桂林山水新闻
桂林山水图片
桂林山水资源
桂林山水介绍
桂林山水发展

海洋山史话1海洋山别名零山零陵山

唐容

导语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是广西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驰名中外,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长期以来,桂林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北部和东部分别为越城岭和海洋山、都庞岭三座大山横亘,南部、北部有破碎的丘陵平原,西部、北部和东部是大面积的山地。桂林市区就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原里。

桂林山水的来历,不是由于鬼斧神工,而是天地造化。据史料记载和地质学家考证说明,桂林的出现,山脉的走向,漓江的诞生,都是地质运动的产物。

大约在4亿年前,桂林正沉睡在一片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后来,由于地球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这就是地质学上著名的“加里东”运动,桂林在这次地质运动中曾经一度露出水面,成为陆地,可是不久,由于陆地下沉,桂林也随之而慢慢下陷,沉入海底。到了距今l亿5千万年的“三迭纪”时期,地球上又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降临了,它就是著名“印支运动”,把整个桂林乃至整个广西都掀了起来,从此桂林脱离了海水成为陆地。后来,经过大约距今2千万至7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了广西地区众多的高山和谷地,如越城岭、都庞岭、海洋山等高山峻岭。就是这种历时久远持续不断的地质运动,造成了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也促成了桂林山川河流的诞生。

迷人的漓江风光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桂林三座大山之一的海洋山,以及它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海洋山别名零山、零陵山

海洋山是广西桂林东南部的一座大山,位于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分布在灌阳、全州、兴安、灵川、恭城和阳朔等六县(自治县)。因山中有村落海洋乡,以拥有众多的银杏而出名,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乡”。

海洋山位置图海洋山风光

海洋山原名叫零山,山下有条河流叫零水(漓江上游)。海洋山南部是今灵川县和阳朔县的分界线,两边叫法不一。山的这边是灵川县海洋(阳)乡,当地人呼名阳海山;山的那边是阳朔地界,那里的人则称之为阳朔山。宋朝讹称海阳山,明朝后改称为海洋山至今。该山属于南岭片区,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97公里,宽35-40公里,平均海拔约米。主峰宝界岭,位于广西全州和灌阳边界,海拔.8米。

雄伟壮观的海洋山山脉

海洋山主山脉从全州入灌阳,后延伸至恭城县。其山体雄伟,山势险要,向西南侵入桂林市腹地。山脉地质结构复杂,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古生代砂页岩、灰岩组成。山顶多灌木野草,也有枯木古树,山腰盛产杉、松,特别是主峰宝界岭一带,为杉松主产区,是当地的主要水源林区。年4月15日,桂林海洋山正式获批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海洋山脉由许多山峰组成,其主要山峰从北到南依次为:螺蛳旋顶、宝界山、雷王殿、笔架山、猪婆岭,向东北还有金凤岭、轿子岭、禾仓石、分水坳、天子岭等。

海洋山主峰宝界山位于全州和灌阳交界处蕉江瑶族乡境内,南北走向,长3公里,其宝界岭海拔.8米,为海洋山系第一高峰、广西第三高峰,有48条源浸。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宝界岭是灌阳与全州交界之处,是海洋山的第一高峰,相传那儿是红34师插红旗的地方,现在还有痕迹。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34师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在宝盖山遭敌军包围,在全州文塘突围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用鲜血保卫了红军过江,走向胜利。

登上宝界岭分界石远眺,可直览全州、兴安、灌阳三县风光。

海洋山主峰宝界岭,终日烟雾缭绕山上的巨石在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冰川世纪形成的产物雾中人头巨石,是宝盖山的一景海洋山下看漓江(古称零水、离水)海洋山上望湘江(古称零河、海洋河)

海洋山还有一个别称,名叫零陵山。这一地名的由来与古零陵及上古五帝之一虞舜有关。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就是说,舜帝死后葬在南方一个名叫九疑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零陵。

古之零陵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

有关“零陵”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一是舜陵说,言零陵就是舜陵。“陵”是山丘、坟墓。遵照尧舜葬制,舜帝驾崩后,“不封不树”,不封是不垒坟堆,不树是不立墓碑。以致于后来的人竟找不到舜帝的陵墓,苍梧之野,莽莽群山,菁菁沟壑皆似舜帝崩葬之所,若为找寻,处处或是,处处可疑。故将舜帝崩葬之山称为九疑山,将舜帝陵叫做“零陵”。意思是舜帝崩于斯葬于斯而又没有陵墓的地方,是寻之不见,访之无闻。

二是涕零说,使人涕泪飘零的地方。查《古汉语词典》:零的本义是零星的雨,后由本义引申为雨、霜、露等降落。又由降落引申为落涕、泪,如:感激涕零。《说文解字》云:“零,徐雨也。”意思是徐徐而下的细雨。引申为涕零,就是掉眼泪的意思。相传舜帝驾崩之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君而来,在九疑山下找不到舜帝陵墓,痛哭流涕,眼泪滴在竹丛之上,斑斑点点,变成了班竹。后人感其诚,故将舜陵改称零陵。

绵延不绝的海洋山山脉古老的银杏树

其实,正确的说法是因山因水说。舜帝葬于零山之上、零水之源,因山因水而名,故称“零陵”。《水经注》卷三十八载言:阳海山(海洋山)古称零山,即零山之陵。因山因水命名,是地名学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历来以山川河流划分区域和命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境内有零山、零水,便将舜帝生活过的地方和崩葬之地改为零陵,将零山改为零陵山,将新修建的运河也取名零渠,并在此地设立零陵县,以为纪念。当时的零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城西南39公里处(有说是今凤凰镇建安城,也有说在河对岸咸水镇老拱桥附近)。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曾到此地凭吊舜帝,遂将舜帝生活和崩葬的地方改为零陵,并在此设立零陵县,以为纪念。并将其崩葬的的零山(阳海山)改为零陵山,将新修的秦凿渠取名零渠(唐以后改为灵渠),零渠下游的的湘水(湘江)改为零河。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岭南的统治,于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在零陵县的基础上又设立了零陵郡。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辑录的重要古地名,“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就已出现的全国三十四处重要地名之一。可见,零陵之名极其古老。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gse.com/djsyy/18722.html